Pages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11

大多数中國人不认同这样的预测

美國的蘭德公司在60年前,由於準確預測"一旦美國參與朝鮮戰爭,中國必將出兵朝鮮",一炮走紅。
此報告具有參考價值,思考比評價更重要。
蘭德公司驚人預測:10年後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窮的國家

發佈:2010-9-2011

(一)中國人不瞭解他們應該對國家和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中國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緣關係上而不是建立在社會基礎之上,普通中國人只關心他們的家庭和直系親屬,對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人所遭受的苦難則視而不見。這種道德觀導致自私,冷酷,成為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二)中國人沒有信仰。

沒有自己的信仰,導致自我氾濫,缺少約束,缺少精神支柱,他們沒有道德/真理意識,每個人只相信他自己/按自己的意志行為,導致中國人在各個行業和生活領域中沒有統一意識。

中國是無神論國度,蔑視宗教信仰,把宗教當做迷信。大部分人堅持自己是無神論者,其實,拜鬼現象非常普遍。

由於缺乏信仰,中國人沒有罪惡感,沒有虧欠和內疚感,只要犯罪不被知道,就是無罪,導致中國人殘忍和冷漠,縱觀中國歷史,最殘忍的爭鬥和屠殺都來自於他們內部自己。

(三)中國政治除了欺騙和背叛沒有其他東西。

中國從來就沒有成為一個法制社會,因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守法行為格格不入,老想走捷徑,他們不明白:成就來自於努力工作和犧牲。在中國,人情高於法律,導致徇私枉法貪贓受賄成為中國人的傳統。

在中國,政治鬥爭是罕見殘酷而無情的,失去人性。

(四)大多數中國人從沒學過什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意義。

中國人傾向于索取而不給予。他們不明白:生活的真蒂不在於你索取多少而在於你能給予社會和你的同胞多少。

中國人視他們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從而獲得別人的認知,對"保有面子"感到滿足。"面子"已經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克服的心理障礙,阻礙中國人接受富有意義的生活。這個習性使得中國人生來無情和自私,成為中國落後的主因。中國人沒有追求正確的事情。他們沒有從錯誤中篩選正確事物,因為他們的思想被貪婪所佔據。中國人習慣接受廉價和免費的事物,總是夢想奇跡/好運,不願意付出努力,總想不勞而獲。很少中國人明白威望和成就是通過一步步努力工作和犧牲實現的,不付出就沒有所得。簡單來說,為了謀生,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為了生活,一個人必須要去奉獻。

為了掩飾中國目前的失業,貧窮,驚人的資源浪費等現實,中國政府編造出一串數字來把中國打扮成經濟上欣欣向榮,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外國資本來填補中國的這個無底洞。

(五)中國人的價值觀建立在私欲之中。

由於在貧窮的環境下生長並且缺少教育,大多數中國人不懂得優雅的舉止和基本的禮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笨拙粗鄙卻不感到害羞。少年時教育就是如何說謊並從別人那裡索取,而不是去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國物產豐富,大規模生產的便宜產品降低了輸入這些產品的地區的商業信用度。由於技術落後,管理失敗,中國製造的單位能耗要比發達國家如日本,美國高出很多。隨著出口額的增加,中國在擴大生產的同時喪失著寶貴的能源。這種行為也嚴重的污染了環境。  

目前中國正在遭受著資本主義社會兩大邪惡的折磨,即環境的破壞與人性的喪失。中國人天生貪婪,毫無保留的接受資本主義的陰暗面和利益紛爭。中國人對西方的技術與產品狂熱追求卻對西方管理文化所強調的坦率,直接,誠實品質漠不關心。

這種奇怪的中國模式的資本主義,即沒有法律約束的資本主義,最終每個人都墮落,無一倖免。現在的中國製造已經成為品質低劣,價格便宜,仿製,侵犯知識產權的代名詞。中國文化不鼓勵優良品質,所以中國人極力避免冒險,不想尋求改善自己的生活。

(六)中國人的生活思想還停留在動物本能對性和食物那點貪婪欲望上。  

中國人對生活平衡和意義並不感興趣,他們執迷於對物質的索取,大多數中國人不懂得"精神靈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這樣的概念。中國人追求腐化墮落的生活,滿足于自我生理感官需求,文化建立在聲色犬馬之中: 賭博、色情、吃欲、貪欲....

(七)失敗的中國式教育。

在中國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為了尋求真理/改善生活品質,而只是身份和顯赫地位的象徵和標誌。中國的知識份子僅僅通曉考試卻從不關心真理和道德。中國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社會改善總體水準,而是為統制階層和少數富有階層服務的。中國的政府部門沒有一個是為人民的利益服務的。中國的教育成為一種失敗和恥辱。它只是製造出一群投機分子。 

公司/社會,光有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勇氣,膽量,正直和誠實的領導才能,這是大多數中國人缺少的品性。中國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氣正直的純正品性。

大多數中國畢業生對選擇出國並為外國工作不會感到內疚,隨著傳統文化價值觀的破壞和逐步衰弱,大多數的中國人,包括受過教育的人都徘徊迷失在精神和內心世界的路口,不知何去何從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