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February 17, 2013

东正教


正教會(或称正統教會東方正教,简称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它是與天主教新教並立的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目前也是第二大宗派,信徒人數僅次於天主教,主要分佈在希臘土耳其俄羅斯白俄罗斯烏克蘭罗马尼亚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東歐國家。

歷史概述


东方正教会與羅馬教會完全分裂前,与其的歧見和教會傳教活動已長期存在。

公元1453,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征服,東正教會則保留下來。其時,東正教派教會分佈的埃及受到信奉伊斯兰教马木留克王朝的穆斯林的控制。但是正教派教會在俄國卻非常強大;故時稱第三羅馬莫斯科成了新的東正教會中心。

東正教政治背景


此為痛苦聖母聖像,正教會稱為誕神女的聖母瑪利亞是上帝之耶稣基督因聖靈降孕道成肉身的母親




東正教作為基督教支派擁有悠久傳統。与西方教會不同,他們没有宗教改革的分裂,東正教會相信自己才是地上真正的「基督身體」。倘若西方基督教人士宣稱東方教會將自己分隔出來,那麼,東方教會就會反駁西方教會,認為西方教會才是與「正統」教會分離。歷史事實乃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不是十六世紀的復原派改革,而是東西方教會分裂。這次分裂在1054年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東西方教會的分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1]

遷往君士坦丁的行動


西元330君士坦丁一世將帝國的首都遷往博斯普魯斯海峽君士坦丁堡,此處是貿易要道和軍事要地,擁有防範異族入侵的屏障。但卻在宗教上使得教會分裂更加確定,同時也因為政治權力減縮,不再輕易受到管轄。

羅馬失去首都的政治重要。另一方面,遷移政府使權力真空,令羅馬主教得以增加其在世俗和屬靈事物上的影響。羅馬的宗主教和後來的教宗逐漸得到強大的政治權力。由330年君士坦丁遷都,至1054東西方教會正式分裂的期間,教會面對兩個相抗的中心。特別是當查理曼800被加冕,實質上成為另一個羅馬帝國後,東西方的紛爭更趨明顯,兩者幾乎分裂。至此,兩個皇帝互相爭競。而在宗教方面,羅馬的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亦互爭權力。[2]

國王兼牧首(教宗)制度的統治


在東方,大主教與統治者之間並無如羅馬教皇與帝王間的相爭。東方教會與治理君士坦丁堡的首長保持密切的合作。這種關係非常密切,被西方教會人士和歷史學家稱為「皇帝兼牧首制度」,意即教會事務完全順從皇帝的管理,教會實際上成為政府的一個部門。不過拜占庭的歷史學家駁斥這項指摘,指出皇帝不是教士且大主教有權革除其教籍(歷史上,教會並無權力革除皇帝的教籍,而皇帝則多次指派宦官充任教會牧首)。支持東正教的神學家寧願用「和諧」(symphon)來代替「皇帝兼牧首制度」。和諧的意思是指宗教和政治權力互相支持,教會讓信奉基督的領袖管理國家;但整個社會是由神眷顧的,皇帝是由神確立的。「皇帝兼牧首制度」的指控,是東西方教會分裂過程中一個重要事件。而當時的西方教會在數百年來,亦努力令教權高於政權。[3]

教会


與天主教以教廷為領導中心的形式不同,東正教由一些稱爲「自主教會」或「自治教會」的地方教會組成。自主教会是东正教最高级别的独立教会,所有自主教会均不受其他教会的管辖。东正教最早的四个自主教会位于罗马帝国的四个重要的东方城市,即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和安提阿。后来,俄罗斯正教会也取得了与它们同等的地位。比自主教会低一级的是东正教自治教会,它们由某一自主教会的领袖管辖。现在东正教共有15个自主教会。這些教會完全承認君士坦丁堡教會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普世大牧首地位可是在大公會議中普世大牧首除了當主席以及整個正教會的發言人之外權力並不高過在場其他牧首,與其保持完全的共融。東正教的各個教會彼此在管理上獨立,但皆有着共同的信仰並且在聖禮上完全共融。再者,正教會認為聖靈里到著整個正教會主導的大公會議的論店走向,亦在信到的人之間形成上帝在塵世的代表,所以不需要有一個教宗。

东正教各大圣统教会


芬兰正教会 爱沙尼亚正教会

  • 耶路撒冷正教会下设:

西奈山正教会

  • 俄罗斯正教会下设:

拉脱维亚正教会 摩尔多瓦正教会教化60%摩尔多瓦东正教徒、 乌克兰正教会†(宗俄)、 西欧正教会†、 韩国正教会†、 日本正教会†、 中国正教会†、

  • 罗马尼亚正教会下设:

巴撒拉比亚正教会教化23%的摩尔多瓦东正教徒,有一百万教民(2004)。该教会自1812年巴萨拉比亚被沙俄合并后,始终归依于罗马尼亚正教会之下。

  • 塞尔维亚正教会下设:

垩栗大主教正教会

西方礼东正教教会


西方礼东正教是与普世东正教会共融,在圣餐礼仪中使用有酵饼成圣体,不使用信经中“和子”句,不承认罗马教宗首席权及无误论、圣母无原罪等天主教教义的使用西方礼仪(多为米兰礼、高卢礼和脱利腾拉丁礼)的东正教会。

神學


一般來說,東正教派的神學和對於經卷的解釋都是遵循基督教興起初期所傳下來的典範。他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要繼續和延續基督傳給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傳給早期教會僧侶的神學和信仰。神學上的創新往往帶來質疑;如果一個意見真的和最初的教會所教導的不同的話,那麼這意見很可能被視為異端邪說。然而進一步的詳細解說傳統神學是可以被接受的。

東方教會從不堅持要禁止圖像敬拜,而西方新教教會最後都放棄圖像敬拜。事實上,東西雙方為圖像敬拜都設立界線,並且訂立了規條。然而當這個問題引致教會與政府發生磨擦時,東西方教會的關係就受到嚴重傷害。726年,皇帝利奧三世頒發反圖像崇拜的命令,羅馬主教因而指斥他,導致皇帝報復,撤消羅馬對很多地方的管治權。羅馬在失去了寶貴的土地的同時,另外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影響到羅馬的地位,矛頭因而重新指向東方教會,指出其傾向國王兼教宗制度。皇帝干涉很多宗教的問題。[4] 但實際上所謂的國王兼教宗的制度是西方教會對正教的一種迷思,但正教會中,羅馬皇帝的地位視為教會的守護者而非教宗。東正教沒有教宗其永遠的領袖是耶穌基督是聖靈,沒有所謂塵世間的宗教領袖。

另外 東正教的原罪觀與救贖觀已與西方教會不盡相同,對東正教而言,在人的墮落一事,真正的罪不是"亞當吃了那果子而那果子裡裝滿了善惡嗔癡etc"而是"亞當自己選擇遠離上帝(一切生命存在之源)跑去吃那果子""避不見面甚至怪罪夏娃吃果子一事"最終造成"罪的工價就是死"(6:23)的一個結果。按照東正教會的教導,罪是一種所有人承襲自一個人的疾病,不是一種"犯罪紀錄"。而耶穌基督的救贖不是為了贖、負責人的"闖禍犯罪紀錄"而是要用醫治的方式使罪遠離人類。 並由死裡復活親身證明復活一事。

教導

基督


東正教相信耶稣为上帝圣父的圣子、全人类的救世主、“彌賽亞”、“基督”,降生成人,救赎万民,免其受苦。

十誡


(耶穌總結摩西十誡的大意為你當全心、全靈、全意,愛你的上帝﹔應愛你的近人,如愛你自己)

  • 第一誡 曰吾乃尔主上帝,吾之外毋奉他主。
  • 第二誡 毋造捏偶像及凡天上地下土中水间,所有诸物之像,毋叩拜奉事之。
  • 第三誡 毋以上帝尔主之名而轻发
  • 第四誡 记忆以第七日为圣其。六日间任尔做工营尔诸务,而第七日乃属上帝尔主。
  • 第五誡 孝敬尔父母则吉祥必及尔身而延寿于世。
  • 第六誡 毋杀人。
  • 第七誡 毋行邪淫。
  • 第八誡 毋偷盗。
  • 第九誡 毋妄证。
  • 第十誡 毋恋人妻毋贪人之宅屋田庄仆婢牛驴等并一切凡系人之物。

四規


東正教基督徒信仰生活的規範,除上帝十誡外,尚有東正教會所立的教規。教規共有四條:

  • 一、凡主日暨诸瞻礼之日宜上帝听经祈祷。
  • 二、遵守圣教會所定斋期。
  • 三、解罪至少每年一次。
  • 四、领圣体血每年至少一次。

教義教理


東正教的教義是由聖經聖傳兩部分組成。東正教把《聖經》作為基本經典,並且是教義的中心依據。《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聖傳指教會的傳統。包括大公會議的決議(前七次)、使徒遺訓、教父著作等等。

聖經


東正教和所有的基督宗教一樣,都是以聖經為經典。並作為教理的依據。但是東正教和天主教一樣都是把次經納入正典,稱為第二正典或次正典。因此東正教和新教的聖經不盡相同。正教会的旧约圣经卷目为50卷(包含不被天主教承认的4卷次经或合并在天主教旧约圣经中的个别篇目),新约圣经27卷。目前中國的東正教會由于没有进行圣经译经等工作,旧有的文言文译本亦不能广泛使用。故中華世界东正教会目前同时使用天主教聖經中文譯本的思高本新教聖經中文譯本的和合本上帝版这两个版本的圣经

圣传


聖傳指教會的傳統。包括大公會議的決議(前七次)、使徒遺訓、教父著作、圣事礼仪、圣职圣品等等。正教会目前使用的是传统的三阶圣品制,即执事神父主教。关于教会历法,东正教会使用儒略历格里高利历作为教会历法。

圣禮儀


即「聖禮」,聖禮儀在東正教會中,佔重要的位置。透過「聖禮」信徒能與教會保持關係。「東正教的神學家認為,宗教儀式是教會對教徒思想發生影響和作用的重要手段。」[5]東正教與天主教一樣也有七大聖禮:受洗、塗聖油、受聖職、告解、婚配、終傅、聖體血。

聖體血圣事

又稱為「事奉聖禮」、「圣天主事奉圣礼」或「聖祭禮」。是最重要的一項聖禮。東正教會每周日(主日)都會舉行一次聖體血。目前普世东正教会使用的事奉圣礼主要有:圣金口若望侍奉圣礼、圣瓦西里侍奉圣礼、圣格里高利预祭(预先成圣)侍奉圣礼等。西方礼东正教会,多使用米兰弥撒礼仪,高卢弥撒礼仪和脱利腾拉丁弥撒礼仪。西仪正教中使用脱利腾拉丁礼的教会在礼仪上几乎与天主教无异,也把圣礼仪称为弥撒,弥撒经文中也有托马斯阿奎那的祈祷文.只是用有酵饼作为圣餐,没有为罗马教宗的祈祷文.

圣浸圣事

東正教的信徒受洗,都要浸到水中。因為東正教認為,浸到水裡可以洗除原罪和本罪,並且可以得到「天主的恩惠」,因此再生,之後才有資格領受其它的聖禮。

堅振圣事

「聖油」需要經過主教祝聖之後才能被使用。塗聖油是表示「聖神恩賜的印記」。這是在剛受洗後的施行的,為的是使新入教者堅定對三位一體天主的信仰。

聖秩圣事

受聖職是當有人擔任神職時,所舉行的聖禮。

懺悔圣事

又稱為「告解」。當信徒有犯錯時,可以透過此行動能得贖罪的方式。東正教會規定:七歲兒童以上,需要先懺悔告解後,才可以領圣体血。

婚配圣事

透過一套儀式在教會內舉行婚禮。婚禮中有一個儀式名為加冠,即新人們被加冠為其未來家庭的國王與王后。

圣膏圣事

即終傅,在信徒臨終前所行的儀式,亦可以在信徒重病、遇到身体和心灵的考验时使用。在信徒的眼、耳、口、鼻、臉頰、胸、手、腳塗抹聖油。目的是讓信徒可以免受病痛之苦,赦免罪過。临终的信徒可以安心的進入天堂。

圣像畫



基督全能之主聖像畫


弗拉基米爾聖母聖像畫

圣像画,简称圣像,是指以画像的方式表达神灵、圣者或神迹,为东正教的传统艺术品。部份人会崇拜圣像,但亦有人反对圣像崇拜。 聖像畫在正教會地叫道中譽為"天堂的窗戶",好像畫通往天堂,畫裡的聖人就個著窗戶(畫框)看著前來追敬(venerate)的信眾。但並不是說畫本身被當成神來膜拜。

祈禱(禱告)


东正教祈祷的灵修学的两个最主要属灵体验,正教属灵的体验有两个核心:心祷和默观。心祷是使用《耶稣祷文》在去除一切杂念仅以忏悔之心进行逐步渐进的深入内心的最终与呼吸结合的祈祷方式,耶稣祷文东正教会中文翻译的句式是:“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子,怜悯我罪人。”东正教徒或使用特制的念結繩或念珠进行咏念。 默观是通过圣像和圣画进行默观祈祷。

組織

從最早的基督教會開始,教會(教堂)就散佈到不同的地方,每個地方的教會領導者就成了“主教”。其他受派的“長老”就成了“神父”,然後受派的“僕人”就成了“執事”。一個地區的最重要城市的主教有時候被稱為“大主教”,其他小一點的地方教會就會向大城市裡的教會尋求領導。

東方教派教會(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東方禮天主教會)一直都允許結過婚的神父和執事,只是婚禮要在上任前完成。如果離婚或是成了鰥夫,神父和執事不能再婚,除非他們不再當神父和執事。主教一直都是不能結婚因為他們是從僧侶中選出來的。主教,神父和執事一直都是由男性擔任,女性是絕對不可以擔任這些聖職的。

不同的正教派教會間可以說是以共同的信仰和各種儀式聯繫起來,但是卻沒有政治上的從屬關係。

俄羅斯的正教教士一般不太重視教理與經典研究。重視的是儀典上的細節,俄羅斯的正教教士,分別是受戒教士與世俗教士。受戒教士必須入修道院過刻苦生活,不得結婚,教會的高層多由他們充任。後者地位較低,但可以結婚,他們在農村中不事生產,又與農奴一樣窮困,地位不高,因此常被嘲諷。

俄羅斯正教由金帳汗國可汗忙哥帖木兒發詔書,免其差役。俄羅斯大主教不再由拜占庭指派希臘人出任。由俄羅斯人出任,這時期是正教最自由的時代,也較前更強固。

宗派關系

正教會對宗教改革的態度


正教會並無經歷宗教改革基督新教派教會對正教會的態度一直不明雙方開始時維持著熱忱和友善的關係,但是基本的教條神學歧見仍見突顯,尤其是關於神聖傳統,聖靈/聖神由父子分出、自由意志、神聖預定、稱義(釋罪)、聖禮/聖事的數目、洗禮(正教會的“全部浸在水裡”相對於馬丁·路德的“用撒或是淋水”)以及是否要如同正教派的“在洗禮後馬上施行聖油禮聖餐禮/聖體聖事”,聖餐禮變動的意義以及使用未發酵麵包,教會和大公會議的無錯誤,崇敬,盛宴,對聖者聖者塑像遺物祈禱齋戒和其他教會的傳統。這些分歧使兩者在基督教合一运动中无法更加密切联系。

-摘自维基百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