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February 17, 2013

再论“信宗教”还是信神

如果你问一个基督新教教徒,你信基督教还是信耶稣? 多半他会反问你:有什么不同吗?
如果你问一个天主教徒,你信天主教还是信耶稣? 多半他会反问你:有什么不同吗?
如果你问一个东正教徒,你信东正教还是信耶稣? 多半他会反问你:有什么不同吗?

实际上,这三个宗教统称基督教,信徒都是基督徒,也都信耶稣。但是,存在一些分歧,导致互不承认。

如果你问一个佛教徒 (未完待续)
 

彼得-耶稣的门徒


彼得希腊语Πετροςc.164 AD),天主教会譯為伯多祿,亦稱作伯鐸,是耶稣十二使徒之一,由弟弟安得烈帶領信主。由於“伯多祿”在希臘文的意思又可解作“磐石”,所以耶穌有時會叫他作“磯法”(Κεφας;天主教譯為「刻法」),即亞蘭文“磐石”的意思。伯多祿是天主教會的第一任教宗[1]

基督教聖經中的記載


彼得原來是加利利海邊的漁夫,与耶稣的第一个门徒安德烈是兄弟,在安德烈的引荐下,彼得得以成為耶穌最初的門徒之一。

在耶穌死後,彼得成為使徒中的領導,使徒彼得、約翰與{主的兄弟雅各},被稱為教會的三大柱石[2]

彼得是保羅在教會中最初的支持者,保羅曾經攻擊過彼得過於保守的作風,但彼得並不以為意[3]

基督教聖經中記載耶穌曾在被捕之前預言,彼得會在雞啼以前連續三次不肯承認認識他。結果,他在耶穌被審訊時因為害怕,果然三次不肯承認與耶穌的關係。為此,彼得一直都很後悔。所以後來當他在羅馬殉教之時,他對行刑者要求把他倒過來掛在十字架上,因為他自覺與耶穌不配。而在耶穌復活以後,作為對他三次不肯相認的回應,亦曾三次要求彼得餵養祂的信徒,並且預言將來他會被人處死。彼得殉教之後,被葬在羅馬城的地下墓室。他的墓室剛剛好位於今日梵蒂岡小教堂的聖壇底下。由於他的墓室按照羅馬人習慣繪有死者的容貌,所以他的形像千百年來在很多藝術作品中都差別不大。

新約聖經》中有兩封書信(伯多祿前書/彼得前書伯多祿後書/彼得後書)為其所寫。其天主教瞻禮日為629,與聖保祿/聖保羅瞻禮聯合慶祝。

教宗


教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關於與「教宗」同名的其他主题,詳見「教宗 (消歧義)」。


教宗的三重冕,象征教宗之训诲、圣化、治理三项神权


 
教宗徽章

教宗拉丁语Papa)是羅馬主教,也是天主教會領袖,根據耶穌在世時留下的教導來領導普世大公教會。天主教會一直沿用「教宗」的中文譯稱,中国大陆的非天主教人士,以及日本韓國漢字書寫則使用「教皇」。現任的第265任教宗為本篤十六世,於2005419當選

辞源


教宗的拉丁文原詞「Papa」源自希腊文的「πάππας」,原意為「父亲[1],起初用于对任何司铎主教親暱的称呼。在四世纪五世纪的时候,「πάππας」在西罗马帝国仍频繁地用于称呼主教,尽管它已经开始逐渐转变成现代的用途,即局限于称呼罗马主教,而在东罗马帝国,尤其是在希腊俄罗斯,司铎仍然被成为「πάππας」。

但早在三世纪亚历山大港主教埃及的各主教实行了集权控制,有意识地仿效罗马主教的管辖方式。在尼吉亚大公会议后,罗马主教立即授予亚历山大港大主教以管辖的优先权,并使用了「亚历山大港教宗」的称号,该称号现在演变成为希臘正教會的「亚历山大港及全非洲教宗及宗主教」、以及科普特教会的「亚历山大港及宗徒聖馬爾谷之座的教宗」。

頭銜


教宗的完整頭銜是:「羅馬主教、耶穌基督代表、宗徒長之繼承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意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總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岡城邦元首及天主眾僕之僕[2][ 1]。教會很少會使用這個完整的頭銜。天主教認為教宗為初任羅馬主教,即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伯多祿的後繼,因此一開始稱呼他為「伯多祿之代表」,直到11世紀教皇革命(又称格里高利改革)時才改稱為目前這更具權威的「基督之代表」。2006《宗座年鑑》刪除了「西方宗主教」的稱呼。它的上一次修訂在1969,當時教宗保祿六世把「天主眾僕之僕」加於名號之中,並刪除了「光榮在位」的語句[2]

另外在西方世界,教宗有時也會被敬稱為「聖父」(英語對應詞:Holy Father),其意為「神聖的父親」,與天主三位一體所指的聖父不同[3]

職權


教宗被天主教會認為是耶穌在當今世界的代表,其主要任務即是領導耶穌建立的教會,並將信仰傳佈到世界各個角落。

除了宗教职务之外,教宗也是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該國由教宗領導的主權實體「聖座」管治。梵蒂冈整个被意大利首都罗马包围,在1870之前,教宗统治的区域一度拓展到整个意大利中部,其领土,即教廷国,被称为「圣伯多祿的遗产」。尽管授予教宗对这些领土的统辖权的文件,也就是所谓的君士坦丁御赐教产谕,在15世纪被证明是伪造的,教宗对教廷国的统治还是延续到了1870意大利统一的时候,而意大利王國和教宗之间最终的政治协议一直到1929拉特兰条约才得以实现。1948通過的意大利共和國憲法,再次確定該協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獲任方式


主条目:教宗選舉

教宗是由樞機組成的樞機團召開秘密會議互選產生的,一旦當選就是終身職,但中途可辭職。前任教宗逝世後,至繼任教宗選出前的職位空缺期,被稱為「宗座出缺」。

現今的教宗選舉制度是在12681271的三年空位期之後,於1274第二次里昂大公會議採用的,包括樞機團在選舉時必須與外界隔離的規定;而教宗選舉在1492起固定於梵蒂岡的西斯廷禮拜堂舉行迄今。

近況


前任教宗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他于197858岁时被选为教宗,也是自亚德六世15221523間在位)以来首位被选为教宗的非意大利人。若望·保禄二世於20054219:37UTC)逝世後,於4218日期間產生职位空缺,418开始的教宗选举中,用了不足1即選出德国枢机约瑟夫·拉青格為新任教宗,封號本篤十六世 梵蒂冈发言人于2013211宣布,现年85岁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将在228退位[4]

 -摘自维基百科

东正教


正教會(或称正統教會東方正教,简称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它是與天主教新教並立的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目前也是第二大宗派,信徒人數僅次於天主教,主要分佈在希臘土耳其俄羅斯白俄罗斯烏克蘭罗马尼亚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東歐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