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笠, 1957年出生, 曾在綏化師專和蘇州鐵道師範學校學習,畢業後在鐵路工程報社任記者,期間寫出許多報告文學作品;《成功者說》、《哈木哈木》、《通向大海之路》、《中國星火》等198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作家班,師從曹文軒、錢理群。1989年4月15日將第一首悼念胡耀邦的詩《長相思.雨夜送耀邦》貼在北大三角地,從此走上了民主不歸路。張伯笠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期任天安門學生運動副總指揮和生存了一天的天安門民主大學校長。1989年6月4日解放軍武力清場後,張伯笠被列為二十一名學生領袖之一受到通緝。後逃到黑龍江省中蘇邊境躲藏,被當地一名基督徒收留。1989年聖誕夜逃亡蘇聯,向蘇聯政府請求過境到歐美,被蘇聯政府拒絕並秘密遣返中國。後在黑龍江的荒原躲藏(有人稱其為現代魯賓孫),期間妻離子散。他是當時唯一沒有被警方逮捕也沒能逃到海外的通緝犯。
兩年後(1991年)通過秘密渠道逃亡香港. 並向美國駐香港領事館申請政治庇護. 獲准流亡美國.被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聘為訪問學者,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研究員,師從余英時教授。後因腎衰竭在美醫院治療,一年後轉至台灣榮民總醫院治療。期間皈依基督並寫作出版回憶錄《逃離中國》,後被譯為多種文字。1995年康復後進入惠頓大學和台福神學院學習神學,獲得道學碩士學位現為新加坡神學院博士候選人。2000年成為牧師,開拓並牧養中國海外學人背景的大華府豐收華夏基督教會和新加坡豐收華夏基督教會,其講道感情真摯,幽默生動、深入淺出,是深受華人喜愛的佈道家。
張伯笠現居住在華盛頓郊區,已重新組織家庭。育有一子一女。現今張伯笠投入宣教事業,不常接受媒體的採訪。曾有製片商欲將其賦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拍成電影,未果。
兩年後(1991年)通過秘密渠道逃亡香港. 並向美國駐香港領事館申請政治庇護. 獲准流亡美國.被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聘為訪問學者,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研究員,師從余英時教授。後因腎衰竭在美醫院治療,一年後轉至台灣榮民總醫院治療。期間皈依基督並寫作出版回憶錄《逃離中國》,後被譯為多種文字。1995年康復後進入惠頓大學和台福神學院學習神學,獲得道學碩士學位現為新加坡神學院博士候選人。2000年成為牧師,開拓並牧養中國海外學人背景的大華府豐收華夏基督教會和新加坡豐收華夏基督教會,其講道感情真摯,幽默生動、深入淺出,是深受華人喜愛的佈道家。
張伯笠現居住在華盛頓郊區,已重新組織家庭。育有一子一女。現今張伯笠投入宣教事業,不常接受媒體的採訪。曾有製片商欲將其賦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拍成電影,未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