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的傳奇-蛇的圖像在古代近東與在聖經中象徵意義
曾宗盛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學博士
台灣神學院舊約學副教授
前言
蛇在世界許多民族中扮演著亦正亦邪的角色﹐被蛇咬與蛇毒令人想到死亡的恐懼,但蛇的靈活與來去無蹤的神秘感又深深吸引人。而蛇一次又一次的脫殼新生引人遐思,喚起人嚮往返老還童和青春永駐的奧秘。人類對蛇既心存恐懼、又充滿著迷與敬畏。這種對蛇產生愛恨交雜的情緒存在古今許多民族當中,它是一種跨文化的普遍現象。[1]
受到啟示文學經文的影響(例如 賽27,1ff; 啟12,9.14-15; 20,2),在基督教傳統裡蛇經常成為邪惡的代名詞,它讓人聯想到撒旦或魔鬼,例如 創3裡的蛇被許多人解釋為撒旦或惡魔的化身。[2]不過、我們對蛇負面的看法只是蛇的眾多形象當中一個面像而已。在聖經裡蛇呈現了多種的面貌,值得我們深入了瞭解。本文的目標要探索蛇在古代近東與以色列裡不同的形象與象徵的意義。本篇論文第一章的主題探討蛇在古代近東文化的象徵意義,探討蛇扮演不同的角色與功能。主要以古代圖像學(Iconography)的方法來鋪陳蛇的圖像與象徵的意義。分別選取幾個代表性的圖案來做說明:有美所不達米亞的「界石」(Kudurrus),古埃及的陰間書(Amduat),以及巴勒斯坦地伯珊出土的陶土祭祀器皿。本論文第二章進入聖經裡有關蛇主題的討論。分析幾段舊約的經文,來呈現蛇的多樣意義。由於探討經文的主題也涉及古代近東的神話、宗教、以及世界觀,可見蛇的主題與古代近東民族的文化與宗教有密切的關係。
台灣基督教會過去對聖經中的蛇採取過於負面的瞭解,這樣片面的觀點負面影響到福音與文化的對話。最後,本論文存有一個微薄的期待,嘗試透過研究蛇的主題,為今日在台灣從事本土神學的工作,提供討論的材料。期盼在本地文化的素材與聖經經文主題之間,開拓對話與神學反省的空間。
1. 蛇的圖像在古代近東的意義
著名的美國神話學家Joseph Campbell在「上帝的面具:西方的神話」(1964)一書中,第一卷「女神的時代」裡面的第一章就以「蛇的新娘」為主題﹐探討蛇在古代近東、以色列、希臘、甚至印度所扮演不同的角色。[3]Campbell的研究顯示這些古代民族都有蛇文化的傳統﹐顯明人類對蛇又敬又畏的情懷。近幾十年的古代近東學(Ancient Near Eastern Study)研究顯示,在古代近東文化裡,不論是在埃及、美所不達米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蛇的形象會關連到神祇、惡魔、法術與咒語(incantations)。而咒語特別是用在防止蛇咬或是醫治蛇咬。蛇的象徵意義通常包括保護、危險、醫治、以及再生等,此外偶爾也與性有關連。[4]
1.1美所不達米亞
在美所不達米亞,蛇可能代表神祇或惡魔,其善或惡的角色必須從蛇出現的情境與其賦予的功能來判斷。
考古發現一塊卡賽國王梅理希舒二世(Melishishu II 1185-1171 BCE)贈與土地給諸王子的界石(Kudurrus),[5]上面刻畫著上下五層疊列的神祇圖像(參 圖一)。[6]這些神祇大部分是承襲自巴比倫的宗教傳統,而有幾位則特屬卡賽王室的守護神。界石上的眾神被召喚來為這份轉讓的文件做見證:[7]界石最上層頂端由左而右分別是月神辛(Sin主掌陰曆,源自蘇美神Nana)、金星神依希塔(Ishtar守護生命、主掌愛情與戰爭,源自蘇美神Inana)、及太陽神夏瑪希(Shamash公義之神,源自蘇美神Utu)。而最上層是美所不達米亞天界的主神,諸如眾神之父阿奴(Anu天神,源自蘇美神An),他的兒子恩尼爾(Enlil大氣之神,源自蘇美神Enlil),另一個兒子艾阿(Ea智慧與地下淡水之神,源自蘇美神Enki),以及眾神之母寧護爾撒格(Ninhursaga天神之妻、山岳女王、主掌生產分娩, 阿卡德文Beletili)。其次第二層的神祇則是內爾格爾(Nergal烈日、瘟疫)、札巴巴(Zababa)、寧烏爾塔(Ninurta),三者皆為主掌戰爭與毀壞之神祇。第三層是民族之神馬杜克(Marduk在漢摩拉比王之後成為巴比倫主神),他的兒子納布(Nabu書記之神)、及古拉(Gula女醫神)。第四層神祇主掌氣候與農業生產,有阿達德(Adad雷雨之神)、奴希庫(Nushku火神)與寧吉爾蘇(Ningirsu農業保護神)。同一層最右邊的一對神祇,則是專屬卡賽(Kassite)王室的守護神殊卡穆納(Shuqamuna)與希瑪麗亞(Shimaliya)。[8]
以上四層的神祇分別代表至上的天空與大地之神(宇宙天地),還有戰爭(軍事、外交)、民族(政治、教育、醫療)、自然界(農業生產)等領域的神祇。他們幾乎涵蓋了一個民族生存各個重要的領域。不過在古代近東民族的宇宙觀中,除宇宙天空與地上之外,也包含了地下陰間的世界,以及司掌陰間的守護神,例如伊斯塔女神下陰間找尋杜模斯(Dumuzi)神的神話故事是最典型的例子。[9]這種天空、地上與陰間三層的宇宙觀在古代近東世界相當的普遍,而創世記第一章也反映出這種宇宙觀。[10]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出現在梅理希舒二世界石最下層的圖像,有蠍子與長著雙角的蛇,它們是守護陰間領域神祇的代表。蠍子是Ishara女神象徵物,而長著雙角的蛇則是Nirah神的象徵。[11]
蛇神Nirah原是Der城主神Ishtaran手下眾神的統帥,該城位於底格里斯河東邊,在美所不達米亞北方與以攔交接的邊境上,而蛇神Nirah在這城擔負守護邊境之責。[12]Nirah神的祭祀起源很早,直到巴比倫帝國中期仍然在尼普爾城的恩尼爾神殿(E-kur)流傳,Nirah神被視為該神殿的守護神。於新亞述與新巴比倫帝國時期,在祭祀經文中蛇已成為Nirah神的固定象徵物。[13]
雙角蛇(Cerastes cerastes)原是中東地區出沒的一種毒蛇,頭頂長出一對尖角是蛇的皮殼捲起而形成的。這雙角蛇造物在亞甲文(亞迦底文)稱為basmu(來自蘇美文mus-sa-tur)。尖角蛇的圖形出現在前述卡賽人的界石中,也在新亞述帝國時期的圖章裡,還有在一些具有護身符功能的陶土塑像上。[14]
從上述界石的圖像與相關的文字敘述中可以看出,雙角蛇經常代表眾神中的一員Nirah神,屬於陰間守護之神。它被視為具有保護功能的神奇守護者,而且掌管繁衍與生殖的功能。[15]
此外,蛇也與其他神祇或魔神關連在一起。陰間之神Ningishzida的特徵是在他的雙肩上方有兩條長雙角的毒蛇。[16]而專門傷害胎兒與新生嬰兒的女魔神Lamashtu,在她的特有殊形象當中(造像有獅頭、驢齒、裸胸、毛髮覆身、長長的手指與指甲),以雙手各捉著一條蛇。[17]另外Lamashtu的死對頭男魔神Pazuzu,則具有保護孕婦的功能,他將Lamashtu女魔趕入陰間。Pazuzu奇特的造型中(有狗臉、凸眼、鱗片的身軀、鳥爪的腳、以及翅膀),他的生殖器是以蛇頭來象徵。[18]這些神祇的特徵都與蛇有關連,可見蛇的象徵在美所不達米亞的宗教傳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從蛇關連到敵意或友善的形象,來判斷它是否代表恐懼、害怕、死亡或是保護的力量。[19]
在宗教的領域裡,蛇通常與神祇有關;而在宗教範疇之外,則有另外的象徵意義。蛇也出現在吉甲美斯史詩(Gilgamesh Epic)裡面,其中一段敘述提到(XI:279-289),英雄人物吉甲美斯王為了找尋長生不老之道,得到智者Atrahasis的指點,在一深海中找到了長生不老之草。他得到這株仙草之後,隨即踏上歸回故鄉烏魯克城的旅程。歸途中吉甲美斯在一處清涼水池當中沐浴,此時蛇聞到那株長生不老草的香氣,並且偷走了它。從此蛇每年都會脫殼一次而得到新生。而吉甲美斯卻傷心地嚎啕大哭,因為他追求長生不老的努力就此幻滅。史詩描述這長生不老草的功效為能認識「諸神的秘密」。[20]在這故事中蛇象徵著聰明、狡猾與長生不老,而蛇的脫殼也成為「再生」與「青春永駐」的代名詞。[21]
1.2古埃及
在古埃及的神話世界裡,蛇具有多樣重要的角色與功能:它既是敵對者又是保護者,可能是神祇或是惡魔,它既能代表生命與再生,也可能是死亡與虛無。[22]例如Uraeus眼鏡蛇是古埃及諸神(Re, Horus, Seth)與法老的象徵,它保護著法老與眾神。眼鏡蛇具有特別的功能象徵:牠眼睛閃閃發光,伸出咄咄逼人的舌頭,口裡噴出駭人的毒液來毀滅敵人。[23]而法老王頭冠上的眼鏡蛇頭飾,成為象徵法老王身份的一部份。它能保護法老免於被蛇咬,而且能醫治其他人。[24]
在埃及神話中,宇宙起源時諸神以蛇的形體生活在原始海洋裡,蛇成了原始海洋中一切存在的化身。其次、口吐火焰的蛇是陰間的守護神,把守著地下冥府的十二道關卡。此外在陰間諸神的靈魂(Ba)都住在蛇裡面,而死去的人在陰間都化身變成蛇的形象。[25]
根據古埃及的宇宙觀,太陽神在日落之後回歸到Nun神原始的海洋裡。日落後的過程是以「回到一條巨蛇的肚子」來象徵這夜間太陽的軌跡,直到日出時太陽神Re從東方再次得到新生。其中尤其是兩條宇宙蛇的對比更突顯出古埃及宇宙觀的特色:Apophis蛇與Ouroboros蛇。[26]
代表自然界黑暗勢力的Apophis蛇是太陽神Re的宿敵,特別是在日落西山與日出東方時雙方的鬥爭尤為激烈。[27]根據新王國時期(ca. 1600-1045 BCE)陰間書(Amduat)的記載,[28]在日落之後太陽神必須經歷十二個小時的夜航,直到隔天從東方天空再次新生。日落之後太陽神化身為戴著山羊頭的靈魂(Ba),身旁有隨從伺候,搭乘一艘平底渡船進入陰間。在這夜間漫長的旅程中,前幾個鐘頭太陽神必須經過陰間層層的關卡,而且越走越深。不過在他身旁有其他神祇的保護,幫助他度過各樣難關。到了第四鐘頭太陽神化身為蛇,通過黑暗的荒漠。[29]第六鐘頭太陽神走入陰間最深處,亦即Nun神充滿的原始海洋。不過夜的最深處也是生命重生的開始,太陽神的遺體再次與他的靈魂(Ba)結合為一,新的火光重新點燃。太陽神再次獲得他的王權,以權杖、王冠及眼鏡蛇標誌來象徵。[30]到了第七個鐘頭,太陽神雖然重新有了亮光,不過四周仍埋伏著各種危機,要消滅光明的再生。一場光明與黑暗的鬥爭登場,在這一鐘頭的主要場景是打敗與懲治對敵(參 圖二 中欄)。特別是太陽神Re的宿敵Apophis,橫阻在太陽神的渡船之前,想要吞噬太陽神,阻擾他重新發出光明。不過此時Mehen蛇神環繞著太陽神,保護他免受Apophis的吞噬。同時Isis與Seth兩位神祇用魔法制伏了Apophis。而Selkis神以繩索綁住它,另外有其他諸神則以利刃將這條巨蛇的身體切成數塊。在此同時死神Osiris也戰勝了他的對敵。他本身有Mehen蛇神環繞保護,同時戴著貓頭的懲罰魔神正斬除對敵的首級。而上欄的右末端則有Atum神坐在蛇身上(參 圖二 上欄)。[31]從第六鐘頭太陽神遺體與靈魂的合一到第七鐘頭太陽神打敗了Apophis巨蛇,整個局勢大致穩定下來,太陽神可以走出陰間準備再次從東方日出。到了第十一鐘頭日出的預備工作已經完成。(參 圖三 中欄)在太陽神渡船的前頭,諸神抬著「環繞宇宙之蛇」(Ouroboros)走在前面。而Isis與Nephthys神以蛇的形象載著兩頂王冠邁向東方之門。(參 圖三)圖三上欄描繪太陽神再生與日出的時間。最右邊的一幕有四個女神坐在雙頭蛇身上,一手舉起在嘴巴前面,口吐烈焰焚燬下欄的仇敵,他們都墬入火坑中。圖三下欄左側的「焚燬百萬生靈」的蛇與持刀的懲罰女神完成審判的任務,掃除所有阻擾日出的障礙。最後第十二個小時是太陽的新生。日出的過程發生在「環繞宇宙之蛇」的體內,12男與13女拖曳著太陽神的渡船穿過這條巨蛇的體內,從蛇的尾端往它的嘴部走出來(參 圖四)。這從尾巴進入到從嘴巴走出的動作象徵返老還童或出死入生。而渡船上的金龜子展翅飛向展開雙臂的Schu神,他正在把太陽高舉向白日的天空。圖四上下欄的諸神為著太陽神再次新生的時刻而歡呼。而上欄的女神與肩上口吐火焰的蛇在做最後驅逐Apophis的動作。[32]
從Amduat的記載可以看出,不同的蛇在太陽神夜行的過程中扮演相異的角色。依照神話故事的情境我們可以分辨出哪些蛇是象徵可親的、或是可畏的、是保護的、或毀滅的力量。其中Apophis每天嘗試要將太陽神吞入肚子裡,讓宇宙又回復起初的混沌與黑暗,但是每一次Apophis蛇的計謀都遭到諸神咒語的打敗。如此Apophis蛇成了創造次序的敵對者,它混沌與死亡的象徵。[33]而環繞世界的Ouroboros蛇(字意:吞尾巴的蛇)卻隔開了無止境的混沌,維護著宇宙的秩序。Apophis蛇與Ouroboros蛇的對比顯示出蛇是宇宙混沌與秩序的解釋。[34]此外Mehen蛇像是太陽神的貼身侍衛,保護著太陽神與死神Osiris不受Apophis以及其它毀滅力量的侵害。從埃及的神話故事中讓人清楚看見蛇亦正亦邪、有保護也有毀滅,或生命或死亡的多樣特質。
1.3迦南與腓尼基
在迦南與腓尼基文化圈也出現蛇的圖像,雖然這些圖像在這一地區不如在美所不達米亞或埃及扮演多樣的角色與功能,不過蛇的圖形在不同文物上具備的象徵意義與關連,值得深入探討。
在巴勒斯坦考古出土的一些文物中,時常出現蛇的圖形以一種保護的姿勢攀附在陶土容器的出口,或是簡單的蛇形圖案出現在一些文物上。在伯珊出土的古代以色列的陶土香爐[35]是一座雙層屋子模型,有一條蛇蟠附在屋牆上。蛇的尾巴伸入屋子底層的窗戶,而蛇的頭則守在上層的窗口(參 圖五)。從蛇的姿態來看,有些學者認為在這器具上蛇具有保護的功能。[36]
同樣在伯珊出土的一只祭祀用具,[37]是用棕紅色陶土做成的中空瓦罐,罐頸附有一對罐耳,其上各刻著展翅小鳥的造型。而有四條長蛇分別盤據著瓦罐本身,長蛇身體刻著小圓圈的紋點。每一條蛇的頭守護著瓦罐上雕鏤的小窗孔(參 圖六)。[38]這只香爐屬於西元前十一世紀的物品,而雕刻著鏤窗及攀附著動物的祭祀器具是一大特色。這種造型在鐵器時期早期(1200-1000 BCE)的巴勒斯坦地區相當普遍。有學者根據美所不達米亞類似的儀式而主張,這類瓦罐器具是一種花瓶,被用在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繁殖豐收禮儀中。[39]祭祀者將種子放在瓦罐裡,然後澆水做為奠祭,讓種子發芽成長。這瓦罐本身象徵土地,而諸神負責關照土地上作物的生長。[40] 伯珊出土的陶土器具常有小鳥與蛇的造型,小鳥 – 尤其是鴿子造型 –被視為春天來臨的使者,它經常被當作女神依希塔的象徵。而蛇則與當地神祇的化身有關連,在這個陶土器具上或許是冬天的象徵,生命沈寂的季節。而瓦罐裡花朵或植物的生長意味著植物在寒冬過後再次的新生。[41]
在一些Qudõu圖形中,出現裸體正面的女神(可能是亞舍拉)雙手各握一條蛇,站立在獅子背上。[42]在1700-1200 BCE期間出現許多類似這種姿勢的女神,這些塑像與造型大多出產自埃及或巴勒斯坦地區。[43]至於這與亞舍拉相連的蛇具備哪些功能?仍有待進一步的查證(返老還童、再生、保護、或是性等其它關連?)。有些在巴勒斯坦地區出土的圓筒圖章(cylinder seals)刻有戰神與蛇搏鬥的圖案,這可能反映出迦南神話中打擊邪惡與渾沌勢力的主題。[44]
Byblos腓羅所著的腓尼基神話裡面提到西閃族的神觀,Taautos自認為是具有蛇的特質的神祇:長壽、返老還童、與生長。因此後來蛇常被用在神秘宗教儀式裡(cf. Eusebius, Praeparatio evangelium 1.10.46-47)。[45]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做個小摘要:蛇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宗教圈中包含豐富的意義,它可以是保護者、也可能是破壞者,它有可敬也有可畏的一面。蛇出現的處境影響對蛇的意義的解釋。
2. 蛇的圖像在舊約以色列的意義
正如在古代近東的民族一樣,蛇在古代以色列是亦正亦邪的動物,以色列人對蛇的態度是又敬又畏,對牠懷著曖昧複雜的感受。蛇的小小尖銳毒牙足以讓身材魁武的人致命。然而牠又象徵生命,土地上生命力的精華。牠每年脫去老舊的皮殼,再次開始新的生命,代表不會老化的青春。此外,牠犀利的目光,好像能看透人內心隱密的世界,散發著超人的智慧。蛇就是這樣,奇異地融合了生命與死亡,既讓人厭惡,又令人敬畏。[46]在舊約裡有幾個例子顯示,蛇與雅威及其它法術的關連,最著名的經文出現在伊甸園故事(創3)、埃及十災(出4及7)、銅蛇(民21、王下18)、以及以賽亞呼召的異象(賽6)。其中埃及十災(出4,1-5 JE; 7,8-13 P)及銅蛇(民21,4-9)反映出古代近東傳統對蛇的看法理解。
2.1創3:伊甸園的蛇
Celia B. Marshall(1999)在討論2,4b-3,24的內容重點時,澄清幾個觀念前提,其中創3沒有提到撒旦或魔鬼。[47]撒旦出現在 伯1-2,是天庭的一員。而「路西弗」(Lucifer)在以賽亞書指巴比倫的暴君。撒旦現身在花園的情景在後來的古蘭經中才出現,描述一位反叛的天使成為欺騙者。不過在 創3出現的是一條蛇,上帝造物中最狡猾/聰明的(參 箴言1-9)。蛇雖聰明,卻不是惡者的化身。這個論點來自過去學者討論創世記3,對蛇的意義所做不同的討論。
2.1.1創3蛇的不同意義
創3伊甸園裡面蛇代表什麼意義,過去學者有幾種不同的看法:[48]
1.蛇是撒旦或魔鬼的化身:早期猶太教與基督教認為蛇是撒旦或是魔鬼。不過、現代學者發現,舊約早期的經文並未提到撒旦或魔鬼的形象,舊約中提及撒旦一詞只出現三次,而且都是晚期的經文(伯1-2;代下24;亞)。因此多數學者認為,創世記3敘述完成時代的觀念裡,蛇與撒旦並無關連,將蛇視為撒旦的化身是後來才出現的理解。[49]
2.蛇象徵人的好奇心。[50]
3.蛇是以色列傳統的神話表達形式:一方面蛇帶來智慧、生命、以及更高深的知識。蛇是神奇的動物,帶來繁榮的原型象徵。另一方面蛇具有雙重的性格。牠代表生與死的動物,是陰間的神祇。蛇代表反對上帝的混沌勢力、神話象徵、或是惡魔、上帝的敵人。
4.有學者主張蛇象徵迦南宗教繁殖豐收的巴力宗教,創世記3敘述的用意要讀者選擇,到底跟從耶和華或巴力。[51]但是Westermann認為,如果 創3的蛇代表敵對耶和華的巴力,那麼經文就不會說,蛇是耶和華的造物了(3,1)。[52]
5.Weham認為 創3有關蛇的敘述,是作者將當時熟悉的神話主題轉化為以色列的故事。例如在Gilgamesh史詩裡,吉甲美斯找到長生草,卻被蛇偷走,因而失去不朽的盼望。這史詩裡有關人、蛇、植物、與生命的應許等主題(motive)也出現在 創3的敘述中。不過 創3的敘述強調,人失去不朽的機會,是因為人違背了上帝的誡命。[53]
6.蛇代表很聰明的動物:蛇牠會說話是這故事(tale)的特色。Sawyer[54]認為創世記1-3是完整的文學段落,當中有個重點在說明人類具備上帝的形象(1,26-27; 3,5.22)。根據 創2-3的記載,亞當與夏娃能像神一樣,有能力分別善惡,正是經由蛇的促成(3,5; cf.3,22)。創世記3章裡面的蛇並非撒旦或魔鬼的化身,也不是具有魔法能力的神奇動物。[55]它不過是上帝的造物,正如田野中其它普通的動物一樣(3,1)。類似動物的形象也出現在舊約智慧文學中,例如箴言中的螞蟻(箴6,6; 30,24-31)。因此要探討伊甸園蛇的意義,必須將它放字放在智慧文學或是寓言故事(fables)的背景下來了解。[56]蛇的特性:光滑、滑行、脫殼、蛇毒、咬毒。蛇的這些技巧與的能力,讓人聯想起蛇的carum(3,1)。在智慧書中,carum意思是聰明、精明。[57] 在有些前後文裡,carum這字翻譯成「用詭計」(出21,14),或是「設詭計」(書9,4)。[58]換言之,不涉入道德上的好或壞,蛇的智慧代表成功的力量、生存的能力、隨機應變、敏銳精明。特別智慧文學中多次提到,正是這種智慧帶來了生命(箴8-9)。這智慧「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箴3,16)。不過這種智慧也是先知批判指責的對象:「禍哉!那些自以為有智慧,自看為通達的人」(賽5,21)。而伊甸園故事裡面提到的carum就是這種敏銳與伶俐,讓人得以在嚴厲挑戰的世界中生存下來。欠缺這種機靈的應變能力,人就沒有招架之力、顯得脆弱易受傷害、暴露在各種刺痛中。[59]
Sawyer認為亞當與夏娃通過這種智慧與機靈的影響,從原來僅只是「活物」(創2,7)轉化成為「具有上帝的形象,知道好壞」的人(創3,22)。[60]亞當與夏娃吃下分別好壞的果子之後成為真正的人,知道好壞、機靈、具有生存的能力,而這個轉變正是蛇一手促成的。不過、蛇的智慧裡面隱藏的危險在故事中也顯露出來:這種機靈聰明帶來了痛苦的結果,首先蛇從此以後必須以肚子行走,終生吃土。然後是亞當與夏娃,他們被逐出伊甸園。[61]
從上述的討論可以看出,學者對創世記3蛇的意義有不同的看法,雖沒有達成共識,卻正好凸顯出,蛇具備相當不同的功能。
2.1.2 創3經文結構分析
創3整章原是2,5-3,24所謂伊甸園敘述的後半段,3,1-24的結構包含敘述與對話兩個部分:[62]
3,1a敘述: 蛇的出現
3,1b-5 對話: 蛇與女人
3,6-8 敘述: 女人與男人,上帝在背景
3,9-19 對話:
v.9-13上帝與男人、女人的對話
v. 14-19 上帝對男人、女人與蛇的宣判
3,20-24敘述:
v. 20敘述:男人與女人
v. 21-24敘述與獨白:上帝為主角,而男人與女人為被動角色
接續著 創2描述上帝如何創造男人與女人的情節,3,1a出現了一個新的角色—上帝的造物中最狡猾的蛇(náìáõ)。創3,1a與2,25的關連值得注意:
2,25 人與他的妻子兩人裸體,並不覺得害羞。
3,1a蛇是上帝造物中最狡猾的動物。
「兩人的裸體」(carummim)與「蛇的狡猾」(carum)在用詞上是一種諧音的文字遊戲。希伯來文carum意思是狡猾的或聰明的,而carummim是carom(裸體)的陽性複數形。carum與cerom皆來自相同字根c r m(聰明、狡猾)。[63]carum一詞出現在舊約只不過11次,卻8次出現在箴言裡,意思為聰明人。[64]聰明人有智慧 、憑知識行事、具備分辨力、也能避開災禍。從箴言相關詩句裡可以看出,聰明人與愚昧人強烈的差別。如此看來carum一詞在智慧文學中是一種備受讚揚的特質,是智慧聰明的典範。因此carum一詞用在蛇的身上包含了相當正面與積極的意義,強調著蛇的特質:智慧與知識兼備的聰明。
接著蛇與夏娃展開相當有技巧的對話(3,1b-5),蛇引發夏娃的好奇,讓她注意到了知識樹的果子以及果子的神奇果效:吃了該樹的果子會讓人不朽[65]、眼睛張開[66]、像上帝一樣知道好與壞。van Wolde認為,「知道好與壞」就是具備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能瞭解一切的知識。[67]而「像上帝一樣」這一片語強調,人吃了知識果後,有完全知識的能力。[68]
經過蛇的提醒,夏娃發覺知識樹果子既好看又好吃,又讓人有智慧。為了變得聰明、有辨識力,夏娃敢於冒險一試,於是自己吃了這樹的果子,也給了亞當吃。正如先前蛇所說的,他們的眼睛果然開了,不過卻發現自己是裸體的,於是亞當與夏娃用無花果樹葉編成圍裙穿在身上。後來在傍晚時分(一天起風涼爽的時刻)上帝的聲音在伊甸園背景出現,而亞當夏娃卻躲在園中樹下(3,6-8)。
亞當與夏娃違背上帝不可吃知識果的禁令,以致受上帝審問,結果被逐出伊甸園。
為何蛇在 創3中出現?因為蛇是唯一有光滑(裸體、狡猾)的身體以及不斷地脫殼得新生的動物。在古代近東及其它地區蛇成為知識以及生命不斷更新的象徵。 創3這段敘述蛇將這知識傳遞給了女人。[69]從舊約其他經文來看(王下18,4; 民21)蛇似乎扮演正面的角色,而創世記作者將蛇轉化為「誘惑者」的角色。[70]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指出,誘惑者的造型時常會弄混以及模糊了一個社會既存的動物、人類、神祇之間的界線。伊甸園的蛇雖是個動物,卻具有聰明才智,可以像人一樣說話,甚至有神一般的理解力,知道人吃了知識果之後,就能分辨好壞(3,5; cf.3,22),而且不一定會死。因此蛇是動物,卻具有和人一樣說話的能力,而且像神祇一樣掌握知識的秘密。在伊甸園故事裡蛇具有動物、人類與神祇三種類型的特質。
蛇的誘惑行動之後所造成的結果也是非常的複雜與曖昧。人類的越軌行為被判為有罪,但是同時卻眼睛開了(3,7)。正如其它文化故事顯示的(如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誘惑者帶給人的結果好壞參雜,而人類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2.1.3蛇的正負面影響力
相似於古代近東的觀念,蛇象徵生命、智慧與混亂,[71]創3的蛇也具備這些特質。[72]換言之,蛇在 創世記3扮演亦正亦邪的角色,同時帶來正面與負面的影響。
正面影響:女人吸收蛇的知識之後,將它轉化為行動。3,15出現「她的後代」一詞。[73]3,16提到懷孕與生產,雖然有痛苦與困難,夏娃負起生育後代的重責大任,成為賜生命者,讓人類的生命得以延續。3,20夏娃的名字指出她給予生命的功能。希伯來文hawwa的意思是生命,她是一切生命之母。[74]
負面影響:蛇給人類造成的問題並非因為它說謊,而是它沒有說出全部的真話。蛇對夏娃說的話,人吃了知識樹的果子不會死,而且眼睛會明亮,得知識的結果人會像上帝一樣。3,22上帝的回答「人變得像上帝一樣、知道善惡」似乎證實了蛇前述的說詞。但是上帝的回答卻澄清了蛇「只說對一半」的曖昧言詞。蛇強調吃了知識果之後會享有沒有死亡的生命(3,4),雖然人沒有馬上死,但是上帝卻向人顯明,人生命的終點是死亡。再者蛇慫恿人吃善惡樹的果子,因為人就會像上帝一樣(3,5)。不過結果顯示人只有部分像上帝一樣,至少在分別善惡的知識這一方面是如此(3,22)。蛇原本以為吃下知識果子之後,人會和上帝完全相同,彼此毫無差別。但是3,14-24上帝的回應卻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蛇必須吃土、比人更矮一截;而人與上帝之間也不會相同。蛇宣告了沒有死亡的生命,人與上帝之間沒有差別,完全的知識,人與蛇之間無間隙。這些話顯然都言過其實。亞當與夏娃在吃下知識果之後,受上帝審問才會發現,事情的結果並非只有看到相同,而且也發現差異。[75]人與蛇為敵。上帝用動物的毛皮做人類的衣服(3,21),毛皮cor一字與狡猾、裸體皆來自同一個字根「顯露」(cor)。蛇帶給人的影響是讓人知道自己的裸體,而其他動物幫助人遮蓋裸體。蛇傳遞了知識給人類,讓人知道如何使生命不斷地更新(如同蛇脫殼)。[76]
摘要 創2-3蛇與其他動物給人類的影響:蛇讓人得到知識與分辨性別(性意識)的能力。而其它動物提供人衣著的材料。在伊甸園之內這些動物對人的意義並不明顯,但是後來卻成為人遮蔽寒冷的幫助者,讓人在伊甸園外的世界得以存活。[77] 創2-3的敘述充分顯示,在人生存的世界裡充滿了各種交互影響的張力。
2.2埃及十災(出4,1-5; 7,8-13)
在出埃及記裡,蛇的主題出現在 出4,1-5(JE)及7,8-13(P),與摩西的木杖有關連。摩西的木杖變成毒蛇(náìáõ/ tannin)彰顯雅威的權能:出4,1-5(JE)木杖變為蛇故事的重點在向以色列人表明雅威確實向摩西顯現。而出7,8-13(P)木杖變為蛇的事蹟則強調在法老面前展現出雅威的大能。來自古代近東共通文化,埃及的術士同樣也把他們手中的木杖變成蛇,但是雅威的蛇吞吃了埃及的蛇,雅威展現更大的能力。[78]
在這兩處經文裡,蛇的象徵一方面代表雅威的能力,另一方面代表法老的勢力,兩種力量對決。蛇的意義可以從經文的前後文來判斷。
2.3銅蛇(民21,4-9;王下18,4)
民21,4-9和合本譯文如下:4他們從何珥山起行,往紅海那條路走,要繞過以東地。百姓因這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5就怨讟上帝和摩西說:「你們為甚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死在曠野呢?這裏沒有糧,沒有水,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6於是耶和華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蛇就咬他們。以色列人中死了許多。7百姓到摩西那裏,說:「我們怨讟耶和華和你,有罪了。求你禱告耶和華,叫這些蛇離開我們。」於是摩西為百姓禱告。8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9摩西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
在民數記裡,21,4-9這段敘述位於關鍵的段落,處在舊一代(幾乎全數在約但河外滅亡,民25)與新一代(出現在 民26的人口普查名單中)的以色列人之間。[79]正如大祭司亞倫「站在死人與活人之間」,阻止了瘟疫的蔓延(參 民16,48)。同樣柱子上的銅蛇豎立在死人(不願意仰望銅蛇的人)與活人(願意仰望銅蛇而得到醫治)之間(21,9)。銅蛇位在生與死之間,象徵生命與死亡的抉擇。
上帝命令摩西製作一個銅蛇(neìaõ neìoõet),[80]並且掛在木柱上。凡是被火蛇(åerápim字意為燃燒的、灼熱的)咬傷的人,只要一仰望這銅蛇就得醫治。這故事背後的想法是:以一個圖像(image)來驅逐惡靈或疾病,也就是以蛇的象徵來醫治毒蛇咬傷。這銅蛇與雅威有密切的關係,雅威藉著銅蛇的象徵來醫治被蛇咬的以色列人。這種想法基本上也反映出古代近東的觀念。
原來這具有雅威醫治能力的象徵物(銅蛇),在後來的申命記歷史著作的眼中,被視為偶像以及不屬於雅威的祭祀物。在 王下18,4提到,摩西所做的銅蛇(nehash hanehoshet/ nehushtan)原先放在聖殿之中,做為宗教象徵物,成為以色列人燒香敬拜的對象,後來被希西家王從聖殿中移除打碎。[81]
2.4以賽亞受呼召的異象(賽6,1-7)
賽6,1-7描述,以賽亞先知在聖殿經歷異象,「看見」雅威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上帝衣袍的下擺遮蓋聖殿,這是一幅天上聖殿在人間的景象。此外,還有在上帝旁邊服侍站立的撒拉弗。撒拉弗(åerápim)一詞字意為燃燒的造物。根據 賽6,2的描述,撒拉弗有臉面、腳、及六個翅膀。Keel and Uehlinger認為,這些造物很可能是有翅膀的眼鏡蛇造型,在巴勒斯坦出土許多鐵器時期的印戒,裡面古希伯來文字人名、以及有翅膀的眼鏡蛇造型(Uraeus)。[82]可見這時期的以色列人認為撒拉弗是具有神性,而且隨侍在雅威身邊的天庭成員。[83]
2.5舊約其它相關經文
此外,摩9,1-4描述,在雅威的審判之下,無人能夠逃脫,既使人逃到陰間、爬到天上、藏在山上、甚至是躲藏海底,也逃不過上帝的審判。而9,3b的經文:「雖然從我眼前藏在海底,我必命蛇(näHäš)咬他們。」海底的蛇這概念讓人聯想到海怪與拉哈伯。
舊約裡與蛇相關的字詞還海怪(Leviatan)與拉哈伯(Rahab)。海怪一詞希伯來文是liweyatan,象徵宇宙的混沌力量,伯41,1ff及詩74,13-14描述,雅威打破海怪的頭。[84] 拉哈伯(Rahab)一詞則出現在幾處經文,[85]賽51,9描述上帝是打破拉哈伯,刺透tannin的神。[86]
賽27,1以交錯配列的句型,提到雅威的懲罰,其中leviatan與tannin交互出現:
在那日雅威將要刑罰
用他又重又大又利的劍
在leviatan滑行的蛇上面
且在leviatan彎曲的蛇上面
他要屠殺海中的Tannin。
3. 聖金龜圖章
除了經文的記載蛇的主題之外,在巴勒斯坦出土的考古遺物中,也有以蛇為主題的造型與圖案。[87]在銅器時代晚期(1400-1200 BCE),出現以蛇圖案來象徵雅母(Yammu)及海怪(Leviatan)的傳統,類似的造型普遍流行在巴勒斯坦地區。在迦南宗教文化圈裡,巴力神與埃及賽特(Seth)神的特質出現兩者逐漸融合為一的趨勢。類似古埃及賽特神制服Apophis大蛇的主題,迦南地區暴風雨神巴力大戰海蛇的主題,也出現在幾個巴勒斯坦南部出土的圖章中,學者認為這些圖章屬於銅器時代晚期與鐵器時代早期(1200-1000 BCE)。[88]在拉吉墓穴120出土的一枚金龜子圖章,上面也有巴力-賽特神的造型,一手舉起彎刀,另一手握住雙角蛇的脖子。這種造型是典型的征服的姿態,描述巴力-賽特神制服雙角蛇。[89]另一個在Tell el-Farca出土的金龜子圖章上面,巴力-賽特神造型流露埃及的風格,左右伸展著兩翼,有一翼持長槍,另一翼握住雙角蛇的身體,顯出征服的姿態。[90]藉由這些巴力-賽特神征服雙角蛇的造型可以看出,雙角蛇在這類的圖章裡象徵著埃及Apophis蛇,代表著夜間黑暗的恐怖勢力﹔而在迦南地區則是波濤洶湧海洋(yam)的化身。從這些圖案的解釋,可以看出蛇的造型在巴勒斯坦地區所代表的意義,雙角蛇成為混亂威脅勢力的象徵。[91]
4. 新約經文裡有關蛇的主題
在新約經文中,蛇同樣具有多層意義:有幾處經文保留關於蛇的記載。例如施洗約翰對那些前來要求他給予洗禮的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他稱呼他們為:「毒蛇的種類」(太3,7),而耶穌也對他的聽眾有類似的稱呼(太12,34; 23,33)。[92]在這三處經文,蛇的稱呼成為邪惡、暴力、謀殺的代名詞。但是蛇也有正面的象徵,例如耶穌勸勉人:「你們要靈巧像蛇一樣」(太10,16)。[93]從上述幾處經文可以看出,蛇具有正面與負面的關連,端看它放在什麼樣的前後文來瞭解。
就蛇具有負面意義這層面來看,新約還有幾處經文把蛇與撒旦關連在一起(比較 羅16,20關連 創3,15; 林後11,3)。而在啟示錄中,啟示文學更將古蛇比擬成戾龍、撒旦、魔鬼的同義詞(啟20,2;比較 賽27,1)。
就蛇也具有正面意義的關連而言:從效應歷史(Wirkungsgeschichte)來看,民21,4-9銅蛇的主題歷經久遠的流傳,形成一個觀念傳統,再次出現在 約3,14-15以及 林前10,9-11的經文裡。約3,14-16的前後文是耶穌與以色列人年老的博學之師尼哥底母對話的場景,耶穌與尼哥底母談「重生」的重要性。耶穌強調人唯有從水與靈的重生,才可以進入上帝的國(約3,5),但是尼哥底母一頭霧水,無法瞭解耶穌所說的內容有什麼意義。於是耶穌回答,為他解說「天上人子下凡」的奧秘(3,10-21)。就在耶穌這段解說中,提到「正如摩西在曠野舉起銅蛇,人子也必須被舉起;好讓一切相信他的人得到永生」(3,14-15)。接著帶出著名的「上帝愛世人」經節(3,16)。
在約翰福音中,耶穌的話強調,上帝切盼將永生賞賜所有相信耶穌的人。而「舉起」銅蛇的意像連結在耶穌被「舉起」在十字架上,並且犧牲生命(8,28; 12,32)。耶穌的被「舉起」指向他的受難與從死裡復活(20,9.17)。[94]因此,約翰福音裡的十字架正如銅蛇的柱子一樣,標示著死亡的毒素以及上帝賞賜生命的力量,讓一切相信與仰望耶穌的人,得到醫治與新生命。[95]
在這裡摩西舉起的銅蛇很明顯地被當作是十架上被釘耶穌的預表,而相信人子得到永生就像是仰望銅蛇而得的醫治一樣。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這段話是出自耶穌親口所說的話,因此更加增這信息的重要性。
從 約3,14-16我們可以做以下的摘要,銅蛇與耶穌之者間有兩點關連:1.十字架上的耶穌就像是木柱上舉起的銅蛇。2.正如抬頭仰望銅蛇就得到醫治,而信仰十字架上耶穌的人將得到永生。
5. 結論
本篇論文研究蛇的主題結果顯示,不論是在古代近東的文化環境裡,考古出土的文物圖案遺跡,或是在舊約聖經經文中,甚至在新約的相關經文裡,蛇主題具有正負不同的關連性,蛇不只具有欺騙、邪惡、惡魔、及死亡的負面關連,也具有智慧、拯救、及醫治的意義,其含意相當豐富。既然,蛇包含多種的象徵意義,當我們在探討,蛇到底象徵正面或負面的意義之時,必須要考慮到蛇主題所處的前後文(不論這前後文是指經文、圖像、印章圖案、或是其它媒體),才可以判斷它的意義關連性。
對於今日從事本土神學的反省而言,上述的結論給予我們以下的啟發:1.蛇的象徵意義相當豐富,我們需要從蛇各相關主題的前後文來解讀其象徵意義。2. 雖然有部分的傳統顯示,蛇有負面的意義;但是蛇不全然只有邪惡、暴力、死亡等負面的象徵;甚至蛇也不一定是撒旦、魔鬼的化身。3.在正面象徵意義上,蛇具有智慧、聰明、機靈、醫治、與生命的關連性。甚至在有些宗教象徵中,蛇代表雅威的能力、醫治、及破除死亡的生命力。特別是在新約約翰福音中,民21,4-9的銅蛇主題,被預表式地等同為十字架上受高舉的基督。正如古代以色列人仰望銅蛇帶來醫治,後人仰望十字架上的基督會得到永生。4.既然,蛇的主題具備如此豐富的象徵意義,今日我們從事本土神學的探索時,應該更靈活而有創意地運用本土的素材,融入本土神學的創作與對話中。例如台灣原住民排灣族裡的百步蛇與龜殼花,在傳統文化裡是祖先、生命來源的象徵,但是過去族人在歸信基督信仰時,必須面臨與傳統文化割裂的窘境,造成傳統文化與宗教信仰的衝突。今日我們應當有更好的機會,對此古老糾結的議題給予一個更適當的反省與釐清。這是往後可以進一步探討的議題。
6.參考書目
Aland and Aland 1988: K. Aland/ B. Aland, (ed.), W. Bauer, Griechisch-deutsches Wörterbuch zu den Schriften des Neuen Testaments und der frühchristlichen Literatur, 6. Aufl., Berlin/ New York: W. de Gruyter 1988.
Attridge and Oden 1981: H. W. Attridge/ R. A. Oden, Philo of Byblos: The Phoenician History, (CBQMS 9), Washington DC 1981, 63-69.
Barr 1992: James Barr, The Garden of Eden and the Hope of Immortality, London: SCM 1992.
Black and Green 1992: J. Black/ A. Green, Gods, Demons and Symbols of Ancient Mesopotamia: An Illustrated Dictionary, Illustrations by T. Rickards, London: British Museum Press, 1992.
Bonnet 1952a: Hans Bonnet, „Apophis“, in Reallexikon der ägyptischen Religionsgeschichte, Berlin/ New York, 1952, 51-53.
Bonnet 1952b: Hans Bonnet, “Schlange”, in Reallexikon der ägyptischen Religionsgeschichte, Berlin/ New York, 1952, 681-684.
Campbell 1964: Joseph Campbell, The Masks of God: Occidental Mythology, New York: Viking, 1964.
Dalley 1989: S. Dalley, (ET trans.), Myths from Mesopotamia: Creation, the Flood, Gilgamesh, and Others, Oxford: OUP 1989.
Devries 1987: L. F. Devries, Cult Stands, A Bewildering Variety of Shapes and Sizes, in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13, 1987, 27-37.
Egli 1982: Hans Egli, Das Schlangensymbol, Olten-Freiburg/ Br. 1982.
Fabry 1998: H.-J. Fabry, vxn nahas, TDOT IX, 1998, 356-369, esp. 364ff.(德文原版1986)
Gottwald 1985: N. K. Gottwald, The Hebrew Bible: A Socio-Literary Introduction,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85.
Handy 1992a: L. K. Handy, Serpent (Religious Symbol), in: ABD V (1992), 1113-1116.
Handy 1992b: L. K. Handy, Bronze Serpent, in: ABD V (1992), 1117.
Hendel 1995a: R. S. Hendel, Nehushtan @tvjn, DDD 1995, 1157-1159.
Hendel 1995: R. S. Hendel, Serpent vjn, in Karel van der Toorn/ Bob Becking/ Pieter W. van der Horst, eds., Dictionary of Deities and Demons in the Bible, Leiden: Brill, 1995, 1404-1412.
Holter 1990: K. Holter, The Serpent in Eden as a Symbol of Israel’s Political Enemies. A Yahwistic Criticism of Solomonic Foreign Policy? SJOT 1 (1990), 106-112.
Hornung 1975: E. Hornung and A. B., „Apophis“, in: Lexikon der Ägyptologie, Bd. 1, Wiesbaden 1975f, 350-351.
Hornung 1997: Erik Hornung, Altägyptische Jenseitsbücher: Einführender Überblick, Darmstadt 1997, 45-50, 117-128.
Joines 1968: Karen R. Joines, Bronze Serpent in Israelite Cult, JBL 87 (1968), 245-256.
Joines 1974: K. R. Joines, Serpent Symbolism in the Old Testament. A Linguistic, Archaeological and Literary Study, Haddonfield, N. J.: Haddonfield, 1974.
Joines 1975: K. R. Joines, “The Serpent in Gen 3”, ZAW 87 (1975), 1-11.
Keel 1992: O. Keel, Das Recht der Bilder gesehen zu werden: Drei Fallstudien zur Methode der Interpretation altorientalischer Bilder, Freiburg: Universitätsverlag, 1992, 195-266.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O. Keel/ C. Uehlinger, Göttinnen, Götter und Gottessymbole, QD 134, 3. Aufl., Herder 1995.
Keel/ Shuval/ Uehlinger 1990: O. Keel/ M. Shuval/ C. Uehlinger, Studien zu den Stempelsiegeln aus Palästina/ Israel. Band III. Die Frühe Eisenzeit. Ein Workshop (OBO 100), Freiburg Schweiz/ Göttingen 1990.
König 1997: Franz Kardinal König et al., Die Bibel: Das Alte Testament in Bildern von Erich Lessing, München: Orbis 1997.
Liwak 1998: R. Liwak, Bibel und Babel: Wider die theologische und religionsgeschichtliche Naivität, in: Berliner Theologische Zeitschrift 15/2, Berlin 1998, 206-233.
Olson 1996: D. T. Olson, Numbers, (Interpretation: A Bible Commentary for Teaching and Preaching,) Louisville: John Knox, 1996.
Sawyer 1992: J. F. A. Sawyer, The Image of God, the Wisdom of Serpents and the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 in: P. Morris/ D. Sawyer, eds., A Walk in the Garden. Biblical, Iconographical and Literary Images of Eden, (JSOT.Sup. 136),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2, 64-73, esp. 66-68.
Sawyer 1995: John F. A. Sawyer, The Ethics of 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CR: BS 3 (1995), 153-168.
Schroer 1987: Silvia Schroer, In Israel gab es Bilder: Nachrichten von darstellender Kunst im Alten Testament, (OBO 74), Freiburg 1987, 104-115.
Seevers 1997: B. V. Seevers, ~wr[, in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Old Testament Theology & Exegesis, vol. 3,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7, 532-533.
Seipel 1997: W. Seipel, ed., Land der Bibel: Schätze aus dem Israel Museum Jerusalem, Wien: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1997.
Störk 1984: L. Störk, „Schlange“, in Lexikon der Ägyptologie, Bd. 5, Wiesbaden 1984, 644-652.
Tate 1992: M. E. Tate, „Satan in the Old Testament”, Review and Expositor 89 (1992), 461-474.
Tubb 1992: J. N. Tubb, Länder und Völker der Bibel, Hildesheim: Gerstenberg, 1992.
Uehlinger 1995: C. Uehlinger, Leviathan !tywl, in DDD 1995, 956-963.
van Wolde 1990: E. van Wolde, A Reader-Oriented Exegesis illustrated by a Study of the Serpent in Genesis 2-3, in: C. Breckelmans/ J. Lust, eds., Pentateuchal and Deuteronomistic Studies, (BEThL XCIV), Leuven 1990, 11-21.
van Wolde 1996: Ellen van Wolde, Stories of the Beginning: Genesis 1-11 and Other Creation Stories, trans. by John Bowden, London: SCM, 1996.
Wenham 1987: G. J. Wenham, Genesis 1-15, WBC vol. 1, Waco: Word Books, 1987.
Westermann 1984: C. Westermann, Genesis 1-11. A Commentary, trans. by J. J. Scullion, Minneapolis: Augsburg 1984.(德文原版1974)
房志榮1995: 房志榮。舊約導讀(上)。輔大神學叢書39。台北:光啟。1995。
李鐵匠 2000: 李鐵匠。長河落日:重返巴比倫文明。台北:世潮,2000 (民89)。
林泊佑 2001: 林泊佑 主編。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編輯。文明曙光美所不達米亞: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台北:史博館。2001 (民90)。
矢島文夫 2001: 矢島文夫。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故事。陳 羲 譯。台北:晨光。2001。
--------------------------------------------------------------------------------
[1] 參Handy 1992a, 1113-1116的列舉說明蛇在不同民族裡的功能。古代以色列與古埃及有相似之處,參考 Bonnet 1952b, 681-684 “Schlange”。而Egli 1982更廣泛地探討蛇在古今民族的象徵意義。
[2] 參Tate 1992, 461-474.
[3] 參Campbell 1964. Campbell的論點認為,人類文化在銅器晚期以前的主流思潮是母系文化。這種文化特色強調人與大地的關連﹐對生與死、光明與黑暗兩極同樣接受﹐沒有好此惡彼的分別。在這樣文化裡﹐它強調大地、自然、生命﹐不會害怕黑暗、蛇、或死亡﹐因為這些都是生命的一部份。在這種母系文化觀念裡蛇代表亦正亦邪﹐是祝福也是死亡。不過鐵器時代來臨之後﹐父系文化取代了母系文化﹐結果產生了一個完全與母系文化相反的時代氣氛。父系文化看重以戰爭代替大地母親﹐熱愛光明卻恨惡黑暗﹐強調生與死的分離。今日看來,Campbell這種二分法的論點過於簡單,而且先母系後父系文化的文化史觀是憶測多於事實。不過他的著作卻突顯出蛇在古代近東、以色列、希臘、與印度等各地文化的重要性﹐喚起讀者注意到蛇的主題在不同文化圈的關連。
[4] cf. Hendel 1995, 1405。
[5] 「界石」是一種官方文件證明的石塊,上面刻畫諸神的圖像,並以文字記載著王室贈與土地給近親或有功的官員。有關界石(kudurrus)的資料與功能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13-114。
[6] 卡賽人(Kassite)來自扎格洛斯山區,於西元前16世紀入主巴比倫。他們雖然是外來民族,不過很快便融入當地的巴比倫文化,甚至接受美所不達米亞的宗教傳統與敬奉當地的神祇。卡賽人同時也引進「界石」的習俗。有關梅理希舒二世這塊贈與諸子界石的圖片與文字說明參 林泊佑 2001, 228-229。不同的界石造型參 Black and Green 1992, 16.110; Tubb 1992, 51.
[7] 以下提到的諸神角色與功能可參見Black and Green 1992中各項相關神祇的條目。中文說明參林泊佑2001, 228。
[8]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12 “Kassite gods”,其中殊卡穆納的角色大約與上述的內爾格爾和奴希庫相似。卡賽人的神祇只存在卡賽王統治巴比倫時期(1595-1157 BCE),後來以攔人入侵巴比倫(1158-1150 BCE)終止卡賽人統治,隨後卡賽神祇即從諸神榜中消失。
[9] 伊斯塔女神下陰間的故事可參考 Dalley 1989, 154-164.
[10] 有關美所不達米亞的宇宙觀參 Black and Green 1992, 52-53. 創1的宇宙觀參 Gottwald 1985, 476圖表。創7,11提到深淵(tehom)的大水與天窗的大水同時崩裂,基本上也反映出這種三層宇宙觀。
[11] 關於Ishara女神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10; 而有關Nirah神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66-167.
[12]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66-167 “snake gods”.
[13]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67, 168.
[14]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67-168 “snakes”.
[15] Fabry 1998, 361-362.
[16]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38-140 “Ningiszida.
[17] 參Black and Green 1992, 115-116 “Lamastu”.
[18] 參Black and Green 1992, 147-148 “Pazuzu”.
[19] Hendel 1995, 1406.
[20] Dalley 1989, 118-119提供這段故事的英譯文。吉甲美斯史詩的中文通俗譯本可參考 矢島文夫 2001, 109-110.
[21] 李鐵匠 2000, 27.
[22] 參Bonnet 1952b, 681-684 “Schlange”; Störk 1984, 648; Hendel 1995, 1406-1407.
[23] 有關法老王冠上眼鏡蛇象徵的意義 cf. Bonnet 1952, “Uräus“ 844-846.
[24] Hendel 1995, 1406.
[25] Hendel 1995, 1406.
[26] cf. Hendel 1995, 1406-1407.
[27] 有關Apophis蛇在古埃及宗教史的意義 cf. Bonnet 1952a, 51-53 „Apophis“.
[28] 有關Amduat的十二個鐘頭的內容與圖案cf. Hornung 1997, 40-50, 117-128.
[29] cf. Hornung 1997, 46; 120.
[30] cf. Hornung 1997, 47; 122.
[31] cf. Hornung 1997, 47-48; 123.
[32] cf. Hornung 1997, 49-50; 127-128.
[33] Apophis在Amduat中象徵負面的意義是相當明顯的。不過Apophis並非全然負面消極的角色,在晚期的洞穴書與大地書文件裡,Apophis在陰間擁有積極與再生的力量,能讓死神Osiris與太陽神獲得新生。cf. Hornung 1975, 351.
[34] Hendel 1995, 1407.
[35] 這只陶土香爐的圖片見König 1997, 208。這只陶土香爐目前保存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IDAM Collection。其它相似蛇攀附在屋壁的造型cf.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95 (圖104-105)。有關考古出土香爐的討論,參Devries 1987, 27-37.
[36] Hendel 1995, 1407.
[37] 陶土,高62公分、直徑23公分(耶路撒冷、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P.1803)。
[38] 這器具的圖片參考 Seipel 1997, 77; Devries 1987, 27-37; Rowe 1940, 54-56, 60, Pl. LVIII.
[39] Seipel 1997, 78.
[40] Seipel 1997, 76-78.
[41] Seipel 1997, 78.
[42] cf. Hendel 1995, 1407.
[43] cf.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74-76. 這些正面裸體女神的造型雙手握著蓮花(在埃及地區是再生的象徵),站在獅背或馬背上。參考Keel and Uehlinger 1995, 75的圖69-72。
[44] cf.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87 (圖87a-c), 177 (圖182c), 333 (圖284b).
[45] cf. Attridge and Oden 1981, 63-69; Hedel 1995, 1408. 巴勒斯坦地區的蛇觀影響了後來希臘時期有關蛇的故事cf. Campbell 1964, 第1章2節。
[46] 參考 Joines 1974, vi.
[47] 有關舊約中的撒旦角色,參考Tate 1992, 461-474.
[48] Wenham 1987, 72-73; Westermann 1984, 237提供1960年代以前,討論蛇的意義與功能的書目。其次,Liwak 1998, 218ff-226集中討論創世記3的蛇,而1998, 219, note 54列出有關蛇的書目。此外,蛇的主題也參考van Wolde 1990, 11-21。而Holter(1990, 106-112)則視創3的蛇為所羅門王朝時代的政治反對者的象徵。
[49] Weham 1987, 72-73; Sawyer 1995, 153-168.
[50] 參Westermann 1984, 237的引述。
[51] 房志榮提出類似的看法,他認為伊甸園的蛇是迦南神話的象徵。「迦南人把蛇看做生命、繁殖力及智慧的象徵。這樣為忠實的雅威信仰的崇拜者,蛇就成了一切邪神異像的代表。雅威典作者便是用一句話戳穿了迦南人的神話:蛇是上主天主所造的動物之一,並不是什麼神明。」引自房志榮1995, 50。
[52] Westermann 1984, 238.
[53] Weham 1987,72-73.
[54] Sawyer 1992, 64-73.
[55] 蛇象徵神話怪物出現在 賽27,1。摩9,3提到深海中的蛇(nahash),會吞噬邪惡的人。而 出4,3; 7,15以及民21,4-9則出現魔法的蛇。有關這些經文的討論參照本論文2.3的說明。
[56] Sawyer 1992, 66-67。
[57] 箴14,15; cf.12,16.23; 13,16; 14,8.18; 22,3; 27,12,和合本譯為「通達」。
[58] 另外約伯記5,12-13:「上帝破壞狡猾人的計謀,使他們所謀的不得成就。他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使狡詐人的計謀速速滅亡。」
[59] Sawyer 1992, 68。
[60] 耶和華上帝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
[61] Sawyer 1992, 68。
[62] Wenham 1987,49-51認為 創2,5-3,24的結構可以分成七個場景(2,5-17.18-25; 3,1-5.6-8.9-13.14-21.22-24 ),整段經文形成ABCDC’B’A’交叉對稱的文學形式.其中將v.14-21定義為敘述,不過從筆者的文體分析來看, v.14-19應是v.9-13一段對話的延續,而非敘述.
[63]在 創3,7.10.11提到人裸體時的用字卻是cerom。cf. Seevers 1997, 532.
[64] 箴12,16.23; 13,16; 14,8.15.18; 22,3//27,12,和合本皆將carum譯為通達人。這詞其它2次出現在 伯5,12; 15,5。
[65] 有關創2-3中不朽的主題,參考Barr 1992, 1-20。Barr認為創2-3重點並不在討論原罪、墮落、或死亡,而是討論人如何失去不朽生命(immortality)的機會。
[66] 「眼睛被打開」讓人能看清真相,發現先前沒有看見的(cf. 創21,19)。phd時常與看見連用出現(王下4,35; 6,17.20; 19,16; 賽35,5; 37,17; 42,7)。cf. Westermann 1984, 240.
[67] 「知道好與壞」出現在 創2,9.17; 3,5.22。舊約學者對「知道好與壞的樹」一詞的不同的解釋cf. Westermann 1984, 240-248; Wenham 1987, 62-64。van Wolde(1996, 46-47)認為,像上帝一樣「知道好與壞」:知道(yadac)可以是指掌握理論、實際或生活的知識,這種知識是來自生活經驗的累積而形成的。在希伯來文裡「好與壞」並不是指後來基督教瞭解的倫理上「善與惡」的用詞,而只是指整體性的兩個極端,例如成語「從頭到腳」是指「身體全部」的意思。「知道好與壞」一詞也出現在 撒下19,36、申1,39。在前一處經文八十歲的巴西萊自稱年紀老邁已經失去味覺與辨識能力;而在後一處經文則提及尚無辨識能力的幼童。此外在昆蘭卷軸1Qsa 1,8-10指出一個年滿20歲的男子才完全具備辨識的能力。因此3,5「好與壞」是指每一件事、有關人與事全部的知識。
[68] cf. van Wolde 1996, 46-47。從這觀點來看,傳統稱呼的「分辨善惡的樹」或「善惡果」應當譯為「知識樹」或「知識果」才是比較適當的用語。而和合本譯3,5為「知道善惡」是在強調倫理道德層面,這典型代表著基督教對整個 創2-3的瞭解。
[69] cf. van Wolde 1996, 50.
[70] 許多學者主張 創3中的蛇屬魔術的領域,象徵生命與智慧的動物。在3,15詛咒的場景顯出創世記作者對迦南神話宗教傳統的批判,並且將蛇與撒旦作關連。不過Westermann不以為然,他認為蛇在這故事裡的出現是因為它是上帝造物中最聰明的動物,在這故事當中蛇應該沒有神話的色彩。這段敘述的主題只在說明人類始祖受誘惑這件事,對於惡的起源這問題 創2-3保持沈默,並沒有提出答案。cf. Westermann 1984, 237-239.
[71] Joines 1975, 1-11.
[72] H.-J. Fabry (1998) 364-366討論創世記3蛇的功能與意義。
[73] 舊約出現220次「後代」,這字通常與男性連用,只有兩次與女性連用,一次在 創3,15與夏娃,另一次 16,10與夏甲。
[74] 參van Wolde 1996, 50-51,類似這個看法,Hendel(1995, 1411)認為,伊甸園故事裡以蛇化身為誘惑者,可能是受古代近東蛇觀的影響:蛇關連著危險與死亡、法術與神秘知識、青春永駐與不朽,以及性等特質。或許在神聖伊甸園裡的蛇與夏娃(創3,20 hawwa一切生命之母)故事背後反映出古代迦南的裸體女神與蛇的關連。
[75] van Wolde 1996, 51-52.
[76] van Wolde 1996, 51-52.
[77] van Wolde 1996, 52-53.
[78] 相關討論參Hendel 1995, 1408.
[79] Olson 1996, 137.
[80] 參Joines 1968, 245-256; Handy 1992b, 1117。有關考古出土蛇的造型與圖片參考Schroer 1987, 104-115; 而Keel 1992, 195-266提供豐富的圖片。
[81] 此外,在 王下18,4這一節裡,也提到希西家王廢除丘壇(bamot以石塊堆砌而成的祭壇)、毀壞柱像(massebot石柱)、砍下木偶(’ashera木柱),這些物品原來都是當時流行的宗教象徵物。在申命記歷史著作的觀點裡,希西家的宗教改革,除去這些宗教象徵物,意味著回歸雅威宗教傳統。
[82] 參Keel and Uehlinger 1995, 312,及313附圖274b-d。飛蛇造型類似出現在其它經文的åáráp蛇,例如 賽14,29; 30,6提到飛行的火焰蛇åáráp,比較 希羅多德2.75也提及阿拉伯沙漠的飛蛇。參Hendel 1995, 1409.
[83] 參Keel and Uehlinger 1995, 312,類似的概念參 詩104,4火焰; 谷3,5 reõep; 創3,24 基路伯。
[84] 此字在烏加力文是ltn,Leviatan一詞在舊約共出現6次,分別在 賽27,1(2次); 詩74,14; 104,26; 伯3,8; 40,25。Koehler and Baumgartner字典(p.477)將這字翻譯為蛇、Leviathan(海怪),而 賽27,1;詩 74,14; 104,26; 伯3,8/ 40,25則譯為鱷魚。詳見Uehlinger 1995, 956-963.
[85] 賽30,7; 51,9; 詩40,5; 87,4; 89,11; 伯9,13; 26,12。
[86] Tannin一詞出現在 創1,21; 出 7,9.10.12; 申 32,33; 賽21,7; 51,9; 耶51,34; 結29,3; 伯7,12; 詩74,13; 91,13; 148,7。伯3,8; 26,13; 40,25-41,26.伯9,13; 26,12; 伯 26,12-13。
[87] Keel and Uehlinger 1992, 195-266詳細記載以蛇為主題的考古出土文物。
[88] Keel/ Shuval/ Uehlinger 1990, 233-236.309-321;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86.
[89] cf. Keel/ Uehlinger 1995, 86及87圖87a。圖87a的圖章首次出現於Tufnell 1953, Pl 43/ 43A, 22.後來收錄在Keel/ Shuval/ Uehlinger 1990, 317圖91。
[90] cf.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86及87圖87b, 87c。圖87b與87c分別收錄在Keel/ Shuval/ Uehlinger 1990, 313圖85及317圖92。
[91] Keel/ Shuval/ Uehlinger 1990, 411f;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86.
[92] 太3,7; 12,34使用毒蛇種類(gennh,mata evcidnw/n)一詞,而23,33則出現「蛇、毒蛇種類」(o;feij( gennh,mata evcidnw/n)的用詞。
[93] 這句話希臘文原文為gi,nesqe ou=n fro,nimoi w`j oi` o;feij。馬太福音作者使用的「靈巧」(fro,nimoj)一字與七十士譯本創世記3,1的「狡猾/機靈」用字一樣。
[94] 「舉起、高舉」(u[ywsen uyow]一詞在約翰福音中特別指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且與他在天上受高舉有密切的關係(參 約8,28; 12,32)。參考Aland and Aland 1988, 1695-1696.
[95] Olson 1996, 137-138.
曾宗盛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學博士
台灣神學院舊約學副教授
前言
蛇在世界許多民族中扮演著亦正亦邪的角色﹐被蛇咬與蛇毒令人想到死亡的恐懼,但蛇的靈活與來去無蹤的神秘感又深深吸引人。而蛇一次又一次的脫殼新生引人遐思,喚起人嚮往返老還童和青春永駐的奧秘。人類對蛇既心存恐懼、又充滿著迷與敬畏。這種對蛇產生愛恨交雜的情緒存在古今許多民族當中,它是一種跨文化的普遍現象。[1]
受到啟示文學經文的影響(例如 賽27,1ff; 啟12,9.14-15; 20,2),在基督教傳統裡蛇經常成為邪惡的代名詞,它讓人聯想到撒旦或魔鬼,例如 創3裡的蛇被許多人解釋為撒旦或惡魔的化身。[2]不過、我們對蛇負面的看法只是蛇的眾多形象當中一個面像而已。在聖經裡蛇呈現了多種的面貌,值得我們深入了瞭解。本文的目標要探索蛇在古代近東與以色列裡不同的形象與象徵的意義。本篇論文第一章的主題探討蛇在古代近東文化的象徵意義,探討蛇扮演不同的角色與功能。主要以古代圖像學(Iconography)的方法來鋪陳蛇的圖像與象徵的意義。分別選取幾個代表性的圖案來做說明:有美所不達米亞的「界石」(Kudurrus),古埃及的陰間書(Amduat),以及巴勒斯坦地伯珊出土的陶土祭祀器皿。本論文第二章進入聖經裡有關蛇主題的討論。分析幾段舊約的經文,來呈現蛇的多樣意義。由於探討經文的主題也涉及古代近東的神話、宗教、以及世界觀,可見蛇的主題與古代近東民族的文化與宗教有密切的關係。
台灣基督教會過去對聖經中的蛇採取過於負面的瞭解,這樣片面的觀點負面影響到福音與文化的對話。最後,本論文存有一個微薄的期待,嘗試透過研究蛇的主題,為今日在台灣從事本土神學的工作,提供討論的材料。期盼在本地文化的素材與聖經經文主題之間,開拓對話與神學反省的空間。
1. 蛇的圖像在古代近東的意義
著名的美國神話學家Joseph Campbell在「上帝的面具:西方的神話」(1964)一書中,第一卷「女神的時代」裡面的第一章就以「蛇的新娘」為主題﹐探討蛇在古代近東、以色列、希臘、甚至印度所扮演不同的角色。[3]Campbell的研究顯示這些古代民族都有蛇文化的傳統﹐顯明人類對蛇又敬又畏的情懷。近幾十年的古代近東學(Ancient Near Eastern Study)研究顯示,在古代近東文化裡,不論是在埃及、美所不達米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蛇的形象會關連到神祇、惡魔、法術與咒語(incantations)。而咒語特別是用在防止蛇咬或是醫治蛇咬。蛇的象徵意義通常包括保護、危險、醫治、以及再生等,此外偶爾也與性有關連。[4]
1.1美所不達米亞
在美所不達米亞,蛇可能代表神祇或惡魔,其善或惡的角色必須從蛇出現的情境與其賦予的功能來判斷。
考古發現一塊卡賽國王梅理希舒二世(Melishishu II 1185-1171 BCE)贈與土地給諸王子的界石(Kudurrus),[5]上面刻畫著上下五層疊列的神祇圖像(參 圖一)。[6]這些神祇大部分是承襲自巴比倫的宗教傳統,而有幾位則特屬卡賽王室的守護神。界石上的眾神被召喚來為這份轉讓的文件做見證:[7]界石最上層頂端由左而右分別是月神辛(Sin主掌陰曆,源自蘇美神Nana)、金星神依希塔(Ishtar守護生命、主掌愛情與戰爭,源自蘇美神Inana)、及太陽神夏瑪希(Shamash公義之神,源自蘇美神Utu)。而最上層是美所不達米亞天界的主神,諸如眾神之父阿奴(Anu天神,源自蘇美神An),他的兒子恩尼爾(Enlil大氣之神,源自蘇美神Enlil),另一個兒子艾阿(Ea智慧與地下淡水之神,源自蘇美神Enki),以及眾神之母寧護爾撒格(Ninhursaga天神之妻、山岳女王、主掌生產分娩, 阿卡德文Beletili)。其次第二層的神祇則是內爾格爾(Nergal烈日、瘟疫)、札巴巴(Zababa)、寧烏爾塔(Ninurta),三者皆為主掌戰爭與毀壞之神祇。第三層是民族之神馬杜克(Marduk在漢摩拉比王之後成為巴比倫主神),他的兒子納布(Nabu書記之神)、及古拉(Gula女醫神)。第四層神祇主掌氣候與農業生產,有阿達德(Adad雷雨之神)、奴希庫(Nushku火神)與寧吉爾蘇(Ningirsu農業保護神)。同一層最右邊的一對神祇,則是專屬卡賽(Kassite)王室的守護神殊卡穆納(Shuqamuna)與希瑪麗亞(Shimaliya)。[8]
以上四層的神祇分別代表至上的天空與大地之神(宇宙天地),還有戰爭(軍事、外交)、民族(政治、教育、醫療)、自然界(農業生產)等領域的神祇。他們幾乎涵蓋了一個民族生存各個重要的領域。不過在古代近東民族的宇宙觀中,除宇宙天空與地上之外,也包含了地下陰間的世界,以及司掌陰間的守護神,例如伊斯塔女神下陰間找尋杜模斯(Dumuzi)神的神話故事是最典型的例子。[9]這種天空、地上與陰間三層的宇宙觀在古代近東世界相當的普遍,而創世記第一章也反映出這種宇宙觀。[10]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出現在梅理希舒二世界石最下層的圖像,有蠍子與長著雙角的蛇,它們是守護陰間領域神祇的代表。蠍子是Ishara女神象徵物,而長著雙角的蛇則是Nirah神的象徵。[11]
蛇神Nirah原是Der城主神Ishtaran手下眾神的統帥,該城位於底格里斯河東邊,在美所不達米亞北方與以攔交接的邊境上,而蛇神Nirah在這城擔負守護邊境之責。[12]Nirah神的祭祀起源很早,直到巴比倫帝國中期仍然在尼普爾城的恩尼爾神殿(E-kur)流傳,Nirah神被視為該神殿的守護神。於新亞述與新巴比倫帝國時期,在祭祀經文中蛇已成為Nirah神的固定象徵物。[13]
雙角蛇(Cerastes cerastes)原是中東地區出沒的一種毒蛇,頭頂長出一對尖角是蛇的皮殼捲起而形成的。這雙角蛇造物在亞甲文(亞迦底文)稱為basmu(來自蘇美文mus-sa-tur)。尖角蛇的圖形出現在前述卡賽人的界石中,也在新亞述帝國時期的圖章裡,還有在一些具有護身符功能的陶土塑像上。[14]
從上述界石的圖像與相關的文字敘述中可以看出,雙角蛇經常代表眾神中的一員Nirah神,屬於陰間守護之神。它被視為具有保護功能的神奇守護者,而且掌管繁衍與生殖的功能。[15]
此外,蛇也與其他神祇或魔神關連在一起。陰間之神Ningishzida的特徵是在他的雙肩上方有兩條長雙角的毒蛇。[16]而專門傷害胎兒與新生嬰兒的女魔神Lamashtu,在她的特有殊形象當中(造像有獅頭、驢齒、裸胸、毛髮覆身、長長的手指與指甲),以雙手各捉著一條蛇。[17]另外Lamashtu的死對頭男魔神Pazuzu,則具有保護孕婦的功能,他將Lamashtu女魔趕入陰間。Pazuzu奇特的造型中(有狗臉、凸眼、鱗片的身軀、鳥爪的腳、以及翅膀),他的生殖器是以蛇頭來象徵。[18]這些神祇的特徵都與蛇有關連,可見蛇的象徵在美所不達米亞的宗教傳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從蛇關連到敵意或友善的形象,來判斷它是否代表恐懼、害怕、死亡或是保護的力量。[19]
在宗教的領域裡,蛇通常與神祇有關;而在宗教範疇之外,則有另外的象徵意義。蛇也出現在吉甲美斯史詩(Gilgamesh Epic)裡面,其中一段敘述提到(XI:279-289),英雄人物吉甲美斯王為了找尋長生不老之道,得到智者Atrahasis的指點,在一深海中找到了長生不老之草。他得到這株仙草之後,隨即踏上歸回故鄉烏魯克城的旅程。歸途中吉甲美斯在一處清涼水池當中沐浴,此時蛇聞到那株長生不老草的香氣,並且偷走了它。從此蛇每年都會脫殼一次而得到新生。而吉甲美斯卻傷心地嚎啕大哭,因為他追求長生不老的努力就此幻滅。史詩描述這長生不老草的功效為能認識「諸神的秘密」。[20]在這故事中蛇象徵著聰明、狡猾與長生不老,而蛇的脫殼也成為「再生」與「青春永駐」的代名詞。[21]
1.2古埃及
在古埃及的神話世界裡,蛇具有多樣重要的角色與功能:它既是敵對者又是保護者,可能是神祇或是惡魔,它既能代表生命與再生,也可能是死亡與虛無。[22]例如Uraeus眼鏡蛇是古埃及諸神(Re, Horus, Seth)與法老的象徵,它保護著法老與眾神。眼鏡蛇具有特別的功能象徵:牠眼睛閃閃發光,伸出咄咄逼人的舌頭,口裡噴出駭人的毒液來毀滅敵人。[23]而法老王頭冠上的眼鏡蛇頭飾,成為象徵法老王身份的一部份。它能保護法老免於被蛇咬,而且能醫治其他人。[24]
在埃及神話中,宇宙起源時諸神以蛇的形體生活在原始海洋裡,蛇成了原始海洋中一切存在的化身。其次、口吐火焰的蛇是陰間的守護神,把守著地下冥府的十二道關卡。此外在陰間諸神的靈魂(Ba)都住在蛇裡面,而死去的人在陰間都化身變成蛇的形象。[25]
根據古埃及的宇宙觀,太陽神在日落之後回歸到Nun神原始的海洋裡。日落後的過程是以「回到一條巨蛇的肚子」來象徵這夜間太陽的軌跡,直到日出時太陽神Re從東方再次得到新生。其中尤其是兩條宇宙蛇的對比更突顯出古埃及宇宙觀的特色:Apophis蛇與Ouroboros蛇。[26]
代表自然界黑暗勢力的Apophis蛇是太陽神Re的宿敵,特別是在日落西山與日出東方時雙方的鬥爭尤為激烈。[27]根據新王國時期(ca. 1600-1045 BCE)陰間書(Amduat)的記載,[28]在日落之後太陽神必須經歷十二個小時的夜航,直到隔天從東方天空再次新生。日落之後太陽神化身為戴著山羊頭的靈魂(Ba),身旁有隨從伺候,搭乘一艘平底渡船進入陰間。在這夜間漫長的旅程中,前幾個鐘頭太陽神必須經過陰間層層的關卡,而且越走越深。不過在他身旁有其他神祇的保護,幫助他度過各樣難關。到了第四鐘頭太陽神化身為蛇,通過黑暗的荒漠。[29]第六鐘頭太陽神走入陰間最深處,亦即Nun神充滿的原始海洋。不過夜的最深處也是生命重生的開始,太陽神的遺體再次與他的靈魂(Ba)結合為一,新的火光重新點燃。太陽神再次獲得他的王權,以權杖、王冠及眼鏡蛇標誌來象徵。[30]到了第七個鐘頭,太陽神雖然重新有了亮光,不過四周仍埋伏著各種危機,要消滅光明的再生。一場光明與黑暗的鬥爭登場,在這一鐘頭的主要場景是打敗與懲治對敵(參 圖二 中欄)。特別是太陽神Re的宿敵Apophis,橫阻在太陽神的渡船之前,想要吞噬太陽神,阻擾他重新發出光明。不過此時Mehen蛇神環繞著太陽神,保護他免受Apophis的吞噬。同時Isis與Seth兩位神祇用魔法制伏了Apophis。而Selkis神以繩索綁住它,另外有其他諸神則以利刃將這條巨蛇的身體切成數塊。在此同時死神Osiris也戰勝了他的對敵。他本身有Mehen蛇神環繞保護,同時戴著貓頭的懲罰魔神正斬除對敵的首級。而上欄的右末端則有Atum神坐在蛇身上(參 圖二 上欄)。[31]從第六鐘頭太陽神遺體與靈魂的合一到第七鐘頭太陽神打敗了Apophis巨蛇,整個局勢大致穩定下來,太陽神可以走出陰間準備再次從東方日出。到了第十一鐘頭日出的預備工作已經完成。(參 圖三 中欄)在太陽神渡船的前頭,諸神抬著「環繞宇宙之蛇」(Ouroboros)走在前面。而Isis與Nephthys神以蛇的形象載著兩頂王冠邁向東方之門。(參 圖三)圖三上欄描繪太陽神再生與日出的時間。最右邊的一幕有四個女神坐在雙頭蛇身上,一手舉起在嘴巴前面,口吐烈焰焚燬下欄的仇敵,他們都墬入火坑中。圖三下欄左側的「焚燬百萬生靈」的蛇與持刀的懲罰女神完成審判的任務,掃除所有阻擾日出的障礙。最後第十二個小時是太陽的新生。日出的過程發生在「環繞宇宙之蛇」的體內,12男與13女拖曳著太陽神的渡船穿過這條巨蛇的體內,從蛇的尾端往它的嘴部走出來(參 圖四)。這從尾巴進入到從嘴巴走出的動作象徵返老還童或出死入生。而渡船上的金龜子展翅飛向展開雙臂的Schu神,他正在把太陽高舉向白日的天空。圖四上下欄的諸神為著太陽神再次新生的時刻而歡呼。而上欄的女神與肩上口吐火焰的蛇在做最後驅逐Apophis的動作。[32]
從Amduat的記載可以看出,不同的蛇在太陽神夜行的過程中扮演相異的角色。依照神話故事的情境我們可以分辨出哪些蛇是象徵可親的、或是可畏的、是保護的、或毀滅的力量。其中Apophis每天嘗試要將太陽神吞入肚子裡,讓宇宙又回復起初的混沌與黑暗,但是每一次Apophis蛇的計謀都遭到諸神咒語的打敗。如此Apophis蛇成了創造次序的敵對者,它混沌與死亡的象徵。[33]而環繞世界的Ouroboros蛇(字意:吞尾巴的蛇)卻隔開了無止境的混沌,維護著宇宙的秩序。Apophis蛇與Ouroboros蛇的對比顯示出蛇是宇宙混沌與秩序的解釋。[34]此外Mehen蛇像是太陽神的貼身侍衛,保護著太陽神與死神Osiris不受Apophis以及其它毀滅力量的侵害。從埃及的神話故事中讓人清楚看見蛇亦正亦邪、有保護也有毀滅,或生命或死亡的多樣特質。
1.3迦南與腓尼基
在迦南與腓尼基文化圈也出現蛇的圖像,雖然這些圖像在這一地區不如在美所不達米亞或埃及扮演多樣的角色與功能,不過蛇的圖形在不同文物上具備的象徵意義與關連,值得深入探討。
在巴勒斯坦考古出土的一些文物中,時常出現蛇的圖形以一種保護的姿勢攀附在陶土容器的出口,或是簡單的蛇形圖案出現在一些文物上。在伯珊出土的古代以色列的陶土香爐[35]是一座雙層屋子模型,有一條蛇蟠附在屋牆上。蛇的尾巴伸入屋子底層的窗戶,而蛇的頭則守在上層的窗口(參 圖五)。從蛇的姿態來看,有些學者認為在這器具上蛇具有保護的功能。[36]
同樣在伯珊出土的一只祭祀用具,[37]是用棕紅色陶土做成的中空瓦罐,罐頸附有一對罐耳,其上各刻著展翅小鳥的造型。而有四條長蛇分別盤據著瓦罐本身,長蛇身體刻著小圓圈的紋點。每一條蛇的頭守護著瓦罐上雕鏤的小窗孔(參 圖六)。[38]這只香爐屬於西元前十一世紀的物品,而雕刻著鏤窗及攀附著動物的祭祀器具是一大特色。這種造型在鐵器時期早期(1200-1000 BCE)的巴勒斯坦地區相當普遍。有學者根據美所不達米亞類似的儀式而主張,這類瓦罐器具是一種花瓶,被用在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繁殖豐收禮儀中。[39]祭祀者將種子放在瓦罐裡,然後澆水做為奠祭,讓種子發芽成長。這瓦罐本身象徵土地,而諸神負責關照土地上作物的生長。[40] 伯珊出土的陶土器具常有小鳥與蛇的造型,小鳥 – 尤其是鴿子造型 –被視為春天來臨的使者,它經常被當作女神依希塔的象徵。而蛇則與當地神祇的化身有關連,在這個陶土器具上或許是冬天的象徵,生命沈寂的季節。而瓦罐裡花朵或植物的生長意味著植物在寒冬過後再次的新生。[41]
在一些Qudõu圖形中,出現裸體正面的女神(可能是亞舍拉)雙手各握一條蛇,站立在獅子背上。[42]在1700-1200 BCE期間出現許多類似這種姿勢的女神,這些塑像與造型大多出產自埃及或巴勒斯坦地區。[43]至於這與亞舍拉相連的蛇具備哪些功能?仍有待進一步的查證(返老還童、再生、保護、或是性等其它關連?)。有些在巴勒斯坦地區出土的圓筒圖章(cylinder seals)刻有戰神與蛇搏鬥的圖案,這可能反映出迦南神話中打擊邪惡與渾沌勢力的主題。[44]
Byblos腓羅所著的腓尼基神話裡面提到西閃族的神觀,Taautos自認為是具有蛇的特質的神祇:長壽、返老還童、與生長。因此後來蛇常被用在神秘宗教儀式裡(cf. Eusebius, Praeparatio evangelium 1.10.46-47)。[45]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做個小摘要:蛇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宗教圈中包含豐富的意義,它可以是保護者、也可能是破壞者,它有可敬也有可畏的一面。蛇出現的處境影響對蛇的意義的解釋。
2. 蛇的圖像在舊約以色列的意義
正如在古代近東的民族一樣,蛇在古代以色列是亦正亦邪的動物,以色列人對蛇的態度是又敬又畏,對牠懷著曖昧複雜的感受。蛇的小小尖銳毒牙足以讓身材魁武的人致命。然而牠又象徵生命,土地上生命力的精華。牠每年脫去老舊的皮殼,再次開始新的生命,代表不會老化的青春。此外,牠犀利的目光,好像能看透人內心隱密的世界,散發著超人的智慧。蛇就是這樣,奇異地融合了生命與死亡,既讓人厭惡,又令人敬畏。[46]在舊約裡有幾個例子顯示,蛇與雅威及其它法術的關連,最著名的經文出現在伊甸園故事(創3)、埃及十災(出4及7)、銅蛇(民21、王下18)、以及以賽亞呼召的異象(賽6)。其中埃及十災(出4,1-5 JE; 7,8-13 P)及銅蛇(民21,4-9)反映出古代近東傳統對蛇的看法理解。
2.1創3:伊甸園的蛇
Celia B. Marshall(1999)在討論2,4b-3,24的內容重點時,澄清幾個觀念前提,其中創3沒有提到撒旦或魔鬼。[47]撒旦出現在 伯1-2,是天庭的一員。而「路西弗」(Lucifer)在以賽亞書指巴比倫的暴君。撒旦現身在花園的情景在後來的古蘭經中才出現,描述一位反叛的天使成為欺騙者。不過在 創3出現的是一條蛇,上帝造物中最狡猾/聰明的(參 箴言1-9)。蛇雖聰明,卻不是惡者的化身。這個論點來自過去學者討論創世記3,對蛇的意義所做不同的討論。
2.1.1創3蛇的不同意義
創3伊甸園裡面蛇代表什麼意義,過去學者有幾種不同的看法:[48]
1.蛇是撒旦或魔鬼的化身:早期猶太教與基督教認為蛇是撒旦或是魔鬼。不過、現代學者發現,舊約早期的經文並未提到撒旦或魔鬼的形象,舊約中提及撒旦一詞只出現三次,而且都是晚期的經文(伯1-2;代下24;亞)。因此多數學者認為,創世記3敘述完成時代的觀念裡,蛇與撒旦並無關連,將蛇視為撒旦的化身是後來才出現的理解。[49]
2.蛇象徵人的好奇心。[50]
3.蛇是以色列傳統的神話表達形式:一方面蛇帶來智慧、生命、以及更高深的知識。蛇是神奇的動物,帶來繁榮的原型象徵。另一方面蛇具有雙重的性格。牠代表生與死的動物,是陰間的神祇。蛇代表反對上帝的混沌勢力、神話象徵、或是惡魔、上帝的敵人。
4.有學者主張蛇象徵迦南宗教繁殖豐收的巴力宗教,創世記3敘述的用意要讀者選擇,到底跟從耶和華或巴力。[51]但是Westermann認為,如果 創3的蛇代表敵對耶和華的巴力,那麼經文就不會說,蛇是耶和華的造物了(3,1)。[52]
5.Weham認為 創3有關蛇的敘述,是作者將當時熟悉的神話主題轉化為以色列的故事。例如在Gilgamesh史詩裡,吉甲美斯找到長生草,卻被蛇偷走,因而失去不朽的盼望。這史詩裡有關人、蛇、植物、與生命的應許等主題(motive)也出現在 創3的敘述中。不過 創3的敘述強調,人失去不朽的機會,是因為人違背了上帝的誡命。[53]
6.蛇代表很聰明的動物:蛇牠會說話是這故事(tale)的特色。Sawyer[54]認為創世記1-3是完整的文學段落,當中有個重點在說明人類具備上帝的形象(1,26-27; 3,5.22)。根據 創2-3的記載,亞當與夏娃能像神一樣,有能力分別善惡,正是經由蛇的促成(3,5; cf.3,22)。創世記3章裡面的蛇並非撒旦或魔鬼的化身,也不是具有魔法能力的神奇動物。[55]它不過是上帝的造物,正如田野中其它普通的動物一樣(3,1)。類似動物的形象也出現在舊約智慧文學中,例如箴言中的螞蟻(箴6,6; 30,24-31)。因此要探討伊甸園蛇的意義,必須將它放字放在智慧文學或是寓言故事(fables)的背景下來了解。[56]蛇的特性:光滑、滑行、脫殼、蛇毒、咬毒。蛇的這些技巧與的能力,讓人聯想起蛇的carum(3,1)。在智慧書中,carum意思是聰明、精明。[57] 在有些前後文裡,carum這字翻譯成「用詭計」(出21,14),或是「設詭計」(書9,4)。[58]換言之,不涉入道德上的好或壞,蛇的智慧代表成功的力量、生存的能力、隨機應變、敏銳精明。特別智慧文學中多次提到,正是這種智慧帶來了生命(箴8-9)。這智慧「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箴3,16)。不過這種智慧也是先知批判指責的對象:「禍哉!那些自以為有智慧,自看為通達的人」(賽5,21)。而伊甸園故事裡面提到的carum就是這種敏銳與伶俐,讓人得以在嚴厲挑戰的世界中生存下來。欠缺這種機靈的應變能力,人就沒有招架之力、顯得脆弱易受傷害、暴露在各種刺痛中。[59]
Sawyer認為亞當與夏娃通過這種智慧與機靈的影響,從原來僅只是「活物」(創2,7)轉化成為「具有上帝的形象,知道好壞」的人(創3,22)。[60]亞當與夏娃吃下分別好壞的果子之後成為真正的人,知道好壞、機靈、具有生存的能力,而這個轉變正是蛇一手促成的。不過、蛇的智慧裡面隱藏的危險在故事中也顯露出來:這種機靈聰明帶來了痛苦的結果,首先蛇從此以後必須以肚子行走,終生吃土。然後是亞當與夏娃,他們被逐出伊甸園。[61]
從上述的討論可以看出,學者對創世記3蛇的意義有不同的看法,雖沒有達成共識,卻正好凸顯出,蛇具備相當不同的功能。
2.1.2 創3經文結構分析
創3整章原是2,5-3,24所謂伊甸園敘述的後半段,3,1-24的結構包含敘述與對話兩個部分:[62]
3,1a敘述: 蛇的出現
3,1b-5 對話: 蛇與女人
3,6-8 敘述: 女人與男人,上帝在背景
3,9-19 對話:
v.9-13上帝與男人、女人的對話
v. 14-19 上帝對男人、女人與蛇的宣判
3,20-24敘述:
v. 20敘述:男人與女人
v. 21-24敘述與獨白:上帝為主角,而男人與女人為被動角色
接續著 創2描述上帝如何創造男人與女人的情節,3,1a出現了一個新的角色—上帝的造物中最狡猾的蛇(náìáõ)。創3,1a與2,25的關連值得注意:
2,25 人與他的妻子兩人裸體,並不覺得害羞。
3,1a蛇是上帝造物中最狡猾的動物。
「兩人的裸體」(carummim)與「蛇的狡猾」(carum)在用詞上是一種諧音的文字遊戲。希伯來文carum意思是狡猾的或聰明的,而carummim是carom(裸體)的陽性複數形。carum與cerom皆來自相同字根c r m(聰明、狡猾)。[63]carum一詞出現在舊約只不過11次,卻8次出現在箴言裡,意思為聰明人。[64]聰明人有智慧 、憑知識行事、具備分辨力、也能避開災禍。從箴言相關詩句裡可以看出,聰明人與愚昧人強烈的差別。如此看來carum一詞在智慧文學中是一種備受讚揚的特質,是智慧聰明的典範。因此carum一詞用在蛇的身上包含了相當正面與積極的意義,強調著蛇的特質:智慧與知識兼備的聰明。
接著蛇與夏娃展開相當有技巧的對話(3,1b-5),蛇引發夏娃的好奇,讓她注意到了知識樹的果子以及果子的神奇果效:吃了該樹的果子會讓人不朽[65]、眼睛張開[66]、像上帝一樣知道好與壞。van Wolde認為,「知道好與壞」就是具備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能瞭解一切的知識。[67]而「像上帝一樣」這一片語強調,人吃了知識果後,有完全知識的能力。[68]
經過蛇的提醒,夏娃發覺知識樹果子既好看又好吃,又讓人有智慧。為了變得聰明、有辨識力,夏娃敢於冒險一試,於是自己吃了這樹的果子,也給了亞當吃。正如先前蛇所說的,他們的眼睛果然開了,不過卻發現自己是裸體的,於是亞當與夏娃用無花果樹葉編成圍裙穿在身上。後來在傍晚時分(一天起風涼爽的時刻)上帝的聲音在伊甸園背景出現,而亞當夏娃卻躲在園中樹下(3,6-8)。
亞當與夏娃違背上帝不可吃知識果的禁令,以致受上帝審問,結果被逐出伊甸園。
為何蛇在 創3中出現?因為蛇是唯一有光滑(裸體、狡猾)的身體以及不斷地脫殼得新生的動物。在古代近東及其它地區蛇成為知識以及生命不斷更新的象徵。 創3這段敘述蛇將這知識傳遞給了女人。[69]從舊約其他經文來看(王下18,4; 民21)蛇似乎扮演正面的角色,而創世記作者將蛇轉化為「誘惑者」的角色。[70]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指出,誘惑者的造型時常會弄混以及模糊了一個社會既存的動物、人類、神祇之間的界線。伊甸園的蛇雖是個動物,卻具有聰明才智,可以像人一樣說話,甚至有神一般的理解力,知道人吃了知識果之後,就能分辨好壞(3,5; cf.3,22),而且不一定會死。因此蛇是動物,卻具有和人一樣說話的能力,而且像神祇一樣掌握知識的秘密。在伊甸園故事裡蛇具有動物、人類與神祇三種類型的特質。
蛇的誘惑行動之後所造成的結果也是非常的複雜與曖昧。人類的越軌行為被判為有罪,但是同時卻眼睛開了(3,7)。正如其它文化故事顯示的(如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誘惑者帶給人的結果好壞參雜,而人類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2.1.3蛇的正負面影響力
相似於古代近東的觀念,蛇象徵生命、智慧與混亂,[71]創3的蛇也具備這些特質。[72]換言之,蛇在 創世記3扮演亦正亦邪的角色,同時帶來正面與負面的影響。
正面影響:女人吸收蛇的知識之後,將它轉化為行動。3,15出現「她的後代」一詞。[73]3,16提到懷孕與生產,雖然有痛苦與困難,夏娃負起生育後代的重責大任,成為賜生命者,讓人類的生命得以延續。3,20夏娃的名字指出她給予生命的功能。希伯來文hawwa的意思是生命,她是一切生命之母。[74]
負面影響:蛇給人類造成的問題並非因為它說謊,而是它沒有說出全部的真話。蛇對夏娃說的話,人吃了知識樹的果子不會死,而且眼睛會明亮,得知識的結果人會像上帝一樣。3,22上帝的回答「人變得像上帝一樣、知道善惡」似乎證實了蛇前述的說詞。但是上帝的回答卻澄清了蛇「只說對一半」的曖昧言詞。蛇強調吃了知識果之後會享有沒有死亡的生命(3,4),雖然人沒有馬上死,但是上帝卻向人顯明,人生命的終點是死亡。再者蛇慫恿人吃善惡樹的果子,因為人就會像上帝一樣(3,5)。不過結果顯示人只有部分像上帝一樣,至少在分別善惡的知識這一方面是如此(3,22)。蛇原本以為吃下知識果子之後,人會和上帝完全相同,彼此毫無差別。但是3,14-24上帝的回應卻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蛇必須吃土、比人更矮一截;而人與上帝之間也不會相同。蛇宣告了沒有死亡的生命,人與上帝之間沒有差別,完全的知識,人與蛇之間無間隙。這些話顯然都言過其實。亞當與夏娃在吃下知識果之後,受上帝審問才會發現,事情的結果並非只有看到相同,而且也發現差異。[75]人與蛇為敵。上帝用動物的毛皮做人類的衣服(3,21),毛皮cor一字與狡猾、裸體皆來自同一個字根「顯露」(cor)。蛇帶給人的影響是讓人知道自己的裸體,而其他動物幫助人遮蓋裸體。蛇傳遞了知識給人類,讓人知道如何使生命不斷地更新(如同蛇脫殼)。[76]
摘要 創2-3蛇與其他動物給人類的影響:蛇讓人得到知識與分辨性別(性意識)的能力。而其它動物提供人衣著的材料。在伊甸園之內這些動物對人的意義並不明顯,但是後來卻成為人遮蔽寒冷的幫助者,讓人在伊甸園外的世界得以存活。[77] 創2-3的敘述充分顯示,在人生存的世界裡充滿了各種交互影響的張力。
2.2埃及十災(出4,1-5; 7,8-13)
在出埃及記裡,蛇的主題出現在 出4,1-5(JE)及7,8-13(P),與摩西的木杖有關連。摩西的木杖變成毒蛇(náìáõ/ tannin)彰顯雅威的權能:出4,1-5(JE)木杖變為蛇故事的重點在向以色列人表明雅威確實向摩西顯現。而出7,8-13(P)木杖變為蛇的事蹟則強調在法老面前展現出雅威的大能。來自古代近東共通文化,埃及的術士同樣也把他們手中的木杖變成蛇,但是雅威的蛇吞吃了埃及的蛇,雅威展現更大的能力。[78]
在這兩處經文裡,蛇的象徵一方面代表雅威的能力,另一方面代表法老的勢力,兩種力量對決。蛇的意義可以從經文的前後文來判斷。
2.3銅蛇(民21,4-9;王下18,4)
民21,4-9和合本譯文如下:4他們從何珥山起行,往紅海那條路走,要繞過以東地。百姓因這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5就怨讟上帝和摩西說:「你們為甚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死在曠野呢?這裏沒有糧,沒有水,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6於是耶和華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蛇就咬他們。以色列人中死了許多。7百姓到摩西那裏,說:「我們怨讟耶和華和你,有罪了。求你禱告耶和華,叫這些蛇離開我們。」於是摩西為百姓禱告。8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火蛇,掛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9摩西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
在民數記裡,21,4-9這段敘述位於關鍵的段落,處在舊一代(幾乎全數在約但河外滅亡,民25)與新一代(出現在 民26的人口普查名單中)的以色列人之間。[79]正如大祭司亞倫「站在死人與活人之間」,阻止了瘟疫的蔓延(參 民16,48)。同樣柱子上的銅蛇豎立在死人(不願意仰望銅蛇的人)與活人(願意仰望銅蛇而得到醫治)之間(21,9)。銅蛇位在生與死之間,象徵生命與死亡的抉擇。
上帝命令摩西製作一個銅蛇(neìaõ neìoõet),[80]並且掛在木柱上。凡是被火蛇(åerápim字意為燃燒的、灼熱的)咬傷的人,只要一仰望這銅蛇就得醫治。這故事背後的想法是:以一個圖像(image)來驅逐惡靈或疾病,也就是以蛇的象徵來醫治毒蛇咬傷。這銅蛇與雅威有密切的關係,雅威藉著銅蛇的象徵來醫治被蛇咬的以色列人。這種想法基本上也反映出古代近東的觀念。
原來這具有雅威醫治能力的象徵物(銅蛇),在後來的申命記歷史著作的眼中,被視為偶像以及不屬於雅威的祭祀物。在 王下18,4提到,摩西所做的銅蛇(nehash hanehoshet/ nehushtan)原先放在聖殿之中,做為宗教象徵物,成為以色列人燒香敬拜的對象,後來被希西家王從聖殿中移除打碎。[81]
2.4以賽亞受呼召的異象(賽6,1-7)
賽6,1-7描述,以賽亞先知在聖殿經歷異象,「看見」雅威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上帝衣袍的下擺遮蓋聖殿,這是一幅天上聖殿在人間的景象。此外,還有在上帝旁邊服侍站立的撒拉弗。撒拉弗(åerápim)一詞字意為燃燒的造物。根據 賽6,2的描述,撒拉弗有臉面、腳、及六個翅膀。Keel and Uehlinger認為,這些造物很可能是有翅膀的眼鏡蛇造型,在巴勒斯坦出土許多鐵器時期的印戒,裡面古希伯來文字人名、以及有翅膀的眼鏡蛇造型(Uraeus)。[82]可見這時期的以色列人認為撒拉弗是具有神性,而且隨侍在雅威身邊的天庭成員。[83]
2.5舊約其它相關經文
此外,摩9,1-4描述,在雅威的審判之下,無人能夠逃脫,既使人逃到陰間、爬到天上、藏在山上、甚至是躲藏海底,也逃不過上帝的審判。而9,3b的經文:「雖然從我眼前藏在海底,我必命蛇(näHäš)咬他們。」海底的蛇這概念讓人聯想到海怪與拉哈伯。
舊約裡與蛇相關的字詞還海怪(Leviatan)與拉哈伯(Rahab)。海怪一詞希伯來文是liweyatan,象徵宇宙的混沌力量,伯41,1ff及詩74,13-14描述,雅威打破海怪的頭。[84] 拉哈伯(Rahab)一詞則出現在幾處經文,[85]賽51,9描述上帝是打破拉哈伯,刺透tannin的神。[86]
賽27,1以交錯配列的句型,提到雅威的懲罰,其中leviatan與tannin交互出現:
在那日雅威將要刑罰
用他又重又大又利的劍
在leviatan滑行的蛇上面
且在leviatan彎曲的蛇上面
他要屠殺海中的Tannin。
3. 聖金龜圖章
除了經文的記載蛇的主題之外,在巴勒斯坦出土的考古遺物中,也有以蛇為主題的造型與圖案。[87]在銅器時代晚期(1400-1200 BCE),出現以蛇圖案來象徵雅母(Yammu)及海怪(Leviatan)的傳統,類似的造型普遍流行在巴勒斯坦地區。在迦南宗教文化圈裡,巴力神與埃及賽特(Seth)神的特質出現兩者逐漸融合為一的趨勢。類似古埃及賽特神制服Apophis大蛇的主題,迦南地區暴風雨神巴力大戰海蛇的主題,也出現在幾個巴勒斯坦南部出土的圖章中,學者認為這些圖章屬於銅器時代晚期與鐵器時代早期(1200-1000 BCE)。[88]在拉吉墓穴120出土的一枚金龜子圖章,上面也有巴力-賽特神的造型,一手舉起彎刀,另一手握住雙角蛇的脖子。這種造型是典型的征服的姿態,描述巴力-賽特神制服雙角蛇。[89]另一個在Tell el-Farca出土的金龜子圖章上面,巴力-賽特神造型流露埃及的風格,左右伸展著兩翼,有一翼持長槍,另一翼握住雙角蛇的身體,顯出征服的姿態。[90]藉由這些巴力-賽特神征服雙角蛇的造型可以看出,雙角蛇在這類的圖章裡象徵著埃及Apophis蛇,代表著夜間黑暗的恐怖勢力﹔而在迦南地區則是波濤洶湧海洋(yam)的化身。從這些圖案的解釋,可以看出蛇的造型在巴勒斯坦地區所代表的意義,雙角蛇成為混亂威脅勢力的象徵。[91]
4. 新約經文裡有關蛇的主題
在新約經文中,蛇同樣具有多層意義:有幾處經文保留關於蛇的記載。例如施洗約翰對那些前來要求他給予洗禮的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他稱呼他們為:「毒蛇的種類」(太3,7),而耶穌也對他的聽眾有類似的稱呼(太12,34; 23,33)。[92]在這三處經文,蛇的稱呼成為邪惡、暴力、謀殺的代名詞。但是蛇也有正面的象徵,例如耶穌勸勉人:「你們要靈巧像蛇一樣」(太10,16)。[93]從上述幾處經文可以看出,蛇具有正面與負面的關連,端看它放在什麼樣的前後文來瞭解。
就蛇具有負面意義這層面來看,新約還有幾處經文把蛇與撒旦關連在一起(比較 羅16,20關連 創3,15; 林後11,3)。而在啟示錄中,啟示文學更將古蛇比擬成戾龍、撒旦、魔鬼的同義詞(啟20,2;比較 賽27,1)。
就蛇也具有正面意義的關連而言:從效應歷史(Wirkungsgeschichte)來看,民21,4-9銅蛇的主題歷經久遠的流傳,形成一個觀念傳統,再次出現在 約3,14-15以及 林前10,9-11的經文裡。約3,14-16的前後文是耶穌與以色列人年老的博學之師尼哥底母對話的場景,耶穌與尼哥底母談「重生」的重要性。耶穌強調人唯有從水與靈的重生,才可以進入上帝的國(約3,5),但是尼哥底母一頭霧水,無法瞭解耶穌所說的內容有什麼意義。於是耶穌回答,為他解說「天上人子下凡」的奧秘(3,10-21)。就在耶穌這段解說中,提到「正如摩西在曠野舉起銅蛇,人子也必須被舉起;好讓一切相信他的人得到永生」(3,14-15)。接著帶出著名的「上帝愛世人」經節(3,16)。
在約翰福音中,耶穌的話強調,上帝切盼將永生賞賜所有相信耶穌的人。而「舉起」銅蛇的意像連結在耶穌被「舉起」在十字架上,並且犧牲生命(8,28; 12,32)。耶穌的被「舉起」指向他的受難與從死裡復活(20,9.17)。[94]因此,約翰福音裡的十字架正如銅蛇的柱子一樣,標示著死亡的毒素以及上帝賞賜生命的力量,讓一切相信與仰望耶穌的人,得到醫治與新生命。[95]
在這裡摩西舉起的銅蛇很明顯地被當作是十架上被釘耶穌的預表,而相信人子得到永生就像是仰望銅蛇而得的醫治一樣。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這段話是出自耶穌親口所說的話,因此更加增這信息的重要性。
從 約3,14-16我們可以做以下的摘要,銅蛇與耶穌之者間有兩點關連:1.十字架上的耶穌就像是木柱上舉起的銅蛇。2.正如抬頭仰望銅蛇就得到醫治,而信仰十字架上耶穌的人將得到永生。
5. 結論
本篇論文研究蛇的主題結果顯示,不論是在古代近東的文化環境裡,考古出土的文物圖案遺跡,或是在舊約聖經經文中,甚至在新約的相關經文裡,蛇主題具有正負不同的關連性,蛇不只具有欺騙、邪惡、惡魔、及死亡的負面關連,也具有智慧、拯救、及醫治的意義,其含意相當豐富。既然,蛇包含多種的象徵意義,當我們在探討,蛇到底象徵正面或負面的意義之時,必須要考慮到蛇主題所處的前後文(不論這前後文是指經文、圖像、印章圖案、或是其它媒體),才可以判斷它的意義關連性。
對於今日從事本土神學的反省而言,上述的結論給予我們以下的啟發:1.蛇的象徵意義相當豐富,我們需要從蛇各相關主題的前後文來解讀其象徵意義。2. 雖然有部分的傳統顯示,蛇有負面的意義;但是蛇不全然只有邪惡、暴力、死亡等負面的象徵;甚至蛇也不一定是撒旦、魔鬼的化身。3.在正面象徵意義上,蛇具有智慧、聰明、機靈、醫治、與生命的關連性。甚至在有些宗教象徵中,蛇代表雅威的能力、醫治、及破除死亡的生命力。特別是在新約約翰福音中,民21,4-9的銅蛇主題,被預表式地等同為十字架上受高舉的基督。正如古代以色列人仰望銅蛇帶來醫治,後人仰望十字架上的基督會得到永生。4.既然,蛇的主題具備如此豐富的象徵意義,今日我們從事本土神學的探索時,應該更靈活而有創意地運用本土的素材,融入本土神學的創作與對話中。例如台灣原住民排灣族裡的百步蛇與龜殼花,在傳統文化裡是祖先、生命來源的象徵,但是過去族人在歸信基督信仰時,必須面臨與傳統文化割裂的窘境,造成傳統文化與宗教信仰的衝突。今日我們應當有更好的機會,對此古老糾結的議題給予一個更適當的反省與釐清。這是往後可以進一步探討的議題。
6.參考書目
Aland and Aland 1988: K. Aland/ B. Aland, (ed.), W. Bauer, Griechisch-deutsches Wörterbuch zu den Schriften des Neuen Testaments und der frühchristlichen Literatur, 6. Aufl., Berlin/ New York: W. de Gruyter 1988.
Attridge and Oden 1981: H. W. Attridge/ R. A. Oden, Philo of Byblos: The Phoenician History, (CBQMS 9), Washington DC 1981, 63-69.
Barr 1992: James Barr, The Garden of Eden and the Hope of Immortality, London: SCM 1992.
Black and Green 1992: J. Black/ A. Green, Gods, Demons and Symbols of Ancient Mesopotamia: An Illustrated Dictionary, Illustrations by T. Rickards, London: British Museum Press, 1992.
Bonnet 1952a: Hans Bonnet, „Apophis“, in Reallexikon der ägyptischen Religionsgeschichte, Berlin/ New York, 1952, 51-53.
Bonnet 1952b: Hans Bonnet, “Schlange”, in Reallexikon der ägyptischen Religionsgeschichte, Berlin/ New York, 1952, 681-684.
Campbell 1964: Joseph Campbell, The Masks of God: Occidental Mythology, New York: Viking, 1964.
Dalley 1989: S. Dalley, (ET trans.), Myths from Mesopotamia: Creation, the Flood, Gilgamesh, and Others, Oxford: OUP 1989.
Devries 1987: L. F. Devries, Cult Stands, A Bewildering Variety of Shapes and Sizes, in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13, 1987, 27-37.
Egli 1982: Hans Egli, Das Schlangensymbol, Olten-Freiburg/ Br. 1982.
Fabry 1998: H.-J. Fabry, vxn nahas, TDOT IX, 1998, 356-369, esp. 364ff.(德文原版1986)
Gottwald 1985: N. K. Gottwald, The Hebrew Bible: A Socio-Literary Introduction,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85.
Handy 1992a: L. K. Handy, Serpent (Religious Symbol), in: ABD V (1992), 1113-1116.
Handy 1992b: L. K. Handy, Bronze Serpent, in: ABD V (1992), 1117.
Hendel 1995a: R. S. Hendel, Nehushtan @tvjn, DDD 1995, 1157-1159.
Hendel 1995: R. S. Hendel, Serpent vjn, in Karel van der Toorn/ Bob Becking/ Pieter W. van der Horst, eds., Dictionary of Deities and Demons in the Bible, Leiden: Brill, 1995, 1404-1412.
Holter 1990: K. Holter, The Serpent in Eden as a Symbol of Israel’s Political Enemies. A Yahwistic Criticism of Solomonic Foreign Policy? SJOT 1 (1990), 106-112.
Hornung 1975: E. Hornung and A. B., „Apophis“, in: Lexikon der Ägyptologie, Bd. 1, Wiesbaden 1975f, 350-351.
Hornung 1997: Erik Hornung, Altägyptische Jenseitsbücher: Einführender Überblick, Darmstadt 1997, 45-50, 117-128.
Joines 1968: Karen R. Joines, Bronze Serpent in Israelite Cult, JBL 87 (1968), 245-256.
Joines 1974: K. R. Joines, Serpent Symbolism in the Old Testament. A Linguistic, Archaeological and Literary Study, Haddonfield, N. J.: Haddonfield, 1974.
Joines 1975: K. R. Joines, “The Serpent in Gen 3”, ZAW 87 (1975), 1-11.
Keel 1992: O. Keel, Das Recht der Bilder gesehen zu werden: Drei Fallstudien zur Methode der Interpretation altorientalischer Bilder, Freiburg: Universitätsverlag, 1992, 195-266.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O. Keel/ C. Uehlinger, Göttinnen, Götter und Gottessymbole, QD 134, 3. Aufl., Herder 1995.
Keel/ Shuval/ Uehlinger 1990: O. Keel/ M. Shuval/ C. Uehlinger, Studien zu den Stempelsiegeln aus Palästina/ Israel. Band III. Die Frühe Eisenzeit. Ein Workshop (OBO 100), Freiburg Schweiz/ Göttingen 1990.
König 1997: Franz Kardinal König et al., Die Bibel: Das Alte Testament in Bildern von Erich Lessing, München: Orbis 1997.
Liwak 1998: R. Liwak, Bibel und Babel: Wider die theologische und religionsgeschichtliche Naivität, in: Berliner Theologische Zeitschrift 15/2, Berlin 1998, 206-233.
Olson 1996: D. T. Olson, Numbers, (Interpretation: A Bible Commentary for Teaching and Preaching,) Louisville: John Knox, 1996.
Sawyer 1992: J. F. A. Sawyer, The Image of God, the Wisdom of Serpents and the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 in: P. Morris/ D. Sawyer, eds., A Walk in the Garden. Biblical, Iconographical and Literary Images of Eden, (JSOT.Sup. 136), Sheffield: Sheffield Academic Press 1992, 64-73, esp. 66-68.
Sawyer 1995: John F. A. Sawyer, The Ethics of 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CR: BS 3 (1995), 153-168.
Schroer 1987: Silvia Schroer, In Israel gab es Bilder: Nachrichten von darstellender Kunst im Alten Testament, (OBO 74), Freiburg 1987, 104-115.
Seevers 1997: B. V. Seevers, ~wr[, in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Old Testament Theology & Exegesis, vol. 3,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7, 532-533.
Seipel 1997: W. Seipel, ed., Land der Bibel: Schätze aus dem Israel Museum Jerusalem, Wien: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1997.
Störk 1984: L. Störk, „Schlange“, in Lexikon der Ägyptologie, Bd. 5, Wiesbaden 1984, 644-652.
Tate 1992: M. E. Tate, „Satan in the Old Testament”, Review and Expositor 89 (1992), 461-474.
Tubb 1992: J. N. Tubb, Länder und Völker der Bibel, Hildesheim: Gerstenberg, 1992.
Uehlinger 1995: C. Uehlinger, Leviathan !tywl, in DDD 1995, 956-963.
van Wolde 1990: E. van Wolde, A Reader-Oriented Exegesis illustrated by a Study of the Serpent in Genesis 2-3, in: C. Breckelmans/ J. Lust, eds., Pentateuchal and Deuteronomistic Studies, (BEThL XCIV), Leuven 1990, 11-21.
van Wolde 1996: Ellen van Wolde, Stories of the Beginning: Genesis 1-11 and Other Creation Stories, trans. by John Bowden, London: SCM, 1996.
Wenham 1987: G. J. Wenham, Genesis 1-15, WBC vol. 1, Waco: Word Books, 1987.
Westermann 1984: C. Westermann, Genesis 1-11. A Commentary, trans. by J. J. Scullion, Minneapolis: Augsburg 1984.(德文原版1974)
房志榮1995: 房志榮。舊約導讀(上)。輔大神學叢書39。台北:光啟。1995。
李鐵匠 2000: 李鐵匠。長河落日:重返巴比倫文明。台北:世潮,2000 (民89)。
林泊佑 2001: 林泊佑 主編。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編輯。文明曙光美所不達米亞: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台北:史博館。2001 (民90)。
矢島文夫 2001: 矢島文夫。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故事。陳 羲 譯。台北:晨光。2001。
--------------------------------------------------------------------------------
[1] 參Handy 1992a, 1113-1116的列舉說明蛇在不同民族裡的功能。古代以色列與古埃及有相似之處,參考 Bonnet 1952b, 681-684 “Schlange”。而Egli 1982更廣泛地探討蛇在古今民族的象徵意義。
[2] 參Tate 1992, 461-474.
[3] 參Campbell 1964. Campbell的論點認為,人類文化在銅器晚期以前的主流思潮是母系文化。這種文化特色強調人與大地的關連﹐對生與死、光明與黑暗兩極同樣接受﹐沒有好此惡彼的分別。在這樣文化裡﹐它強調大地、自然、生命﹐不會害怕黑暗、蛇、或死亡﹐因為這些都是生命的一部份。在這種母系文化觀念裡蛇代表亦正亦邪﹐是祝福也是死亡。不過鐵器時代來臨之後﹐父系文化取代了母系文化﹐結果產生了一個完全與母系文化相反的時代氣氛。父系文化看重以戰爭代替大地母親﹐熱愛光明卻恨惡黑暗﹐強調生與死的分離。今日看來,Campbell這種二分法的論點過於簡單,而且先母系後父系文化的文化史觀是憶測多於事實。不過他的著作卻突顯出蛇在古代近東、以色列、希臘、與印度等各地文化的重要性﹐喚起讀者注意到蛇的主題在不同文化圈的關連。
[4] cf. Hendel 1995, 1405。
[5] 「界石」是一種官方文件證明的石塊,上面刻畫諸神的圖像,並以文字記載著王室贈與土地給近親或有功的官員。有關界石(kudurrus)的資料與功能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13-114。
[6] 卡賽人(Kassite)來自扎格洛斯山區,於西元前16世紀入主巴比倫。他們雖然是外來民族,不過很快便融入當地的巴比倫文化,甚至接受美所不達米亞的宗教傳統與敬奉當地的神祇。卡賽人同時也引進「界石」的習俗。有關梅理希舒二世這塊贈與諸子界石的圖片與文字說明參 林泊佑 2001, 228-229。不同的界石造型參 Black and Green 1992, 16.110; Tubb 1992, 51.
[7] 以下提到的諸神角色與功能可參見Black and Green 1992中各項相關神祇的條目。中文說明參林泊佑2001, 228。
[8]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12 “Kassite gods”,其中殊卡穆納的角色大約與上述的內爾格爾和奴希庫相似。卡賽人的神祇只存在卡賽王統治巴比倫時期(1595-1157 BCE),後來以攔人入侵巴比倫(1158-1150 BCE)終止卡賽人統治,隨後卡賽神祇即從諸神榜中消失。
[9] 伊斯塔女神下陰間的故事可參考 Dalley 1989, 154-164.
[10] 有關美所不達米亞的宇宙觀參 Black and Green 1992, 52-53. 創1的宇宙觀參 Gottwald 1985, 476圖表。創7,11提到深淵(tehom)的大水與天窗的大水同時崩裂,基本上也反映出這種三層宇宙觀。
[11] 關於Ishara女神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10; 而有關Nirah神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66-167.
[12]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66-167 “snake gods”.
[13]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67, 168.
[14]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67-168 “snakes”.
[15] Fabry 1998, 361-362.
[16] cf. Black and Green 1992, 138-140 “Ningiszida.
[17] 參Black and Green 1992, 115-116 “Lamastu”.
[18] 參Black and Green 1992, 147-148 “Pazuzu”.
[19] Hendel 1995, 1406.
[20] Dalley 1989, 118-119提供這段故事的英譯文。吉甲美斯史詩的中文通俗譯本可參考 矢島文夫 2001, 109-110.
[21] 李鐵匠 2000, 27.
[22] 參Bonnet 1952b, 681-684 “Schlange”; Störk 1984, 648; Hendel 1995, 1406-1407.
[23] 有關法老王冠上眼鏡蛇象徵的意義 cf. Bonnet 1952, “Uräus“ 844-846.
[24] Hendel 1995, 1406.
[25] Hendel 1995, 1406.
[26] cf. Hendel 1995, 1406-1407.
[27] 有關Apophis蛇在古埃及宗教史的意義 cf. Bonnet 1952a, 51-53 „Apophis“.
[28] 有關Amduat的十二個鐘頭的內容與圖案cf. Hornung 1997, 40-50, 117-128.
[29] cf. Hornung 1997, 46; 120.
[30] cf. Hornung 1997, 47; 122.
[31] cf. Hornung 1997, 47-48; 123.
[32] cf. Hornung 1997, 49-50; 127-128.
[33] Apophis在Amduat中象徵負面的意義是相當明顯的。不過Apophis並非全然負面消極的角色,在晚期的洞穴書與大地書文件裡,Apophis在陰間擁有積極與再生的力量,能讓死神Osiris與太陽神獲得新生。cf. Hornung 1975, 351.
[34] Hendel 1995, 1407.
[35] 這只陶土香爐的圖片見König 1997, 208。這只陶土香爐目前保存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館IDAM Collection。其它相似蛇攀附在屋壁的造型cf.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95 (圖104-105)。有關考古出土香爐的討論,參Devries 1987, 27-37.
[36] Hendel 1995, 1407.
[37] 陶土,高62公分、直徑23公分(耶路撒冷、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P.1803)。
[38] 這器具的圖片參考 Seipel 1997, 77; Devries 1987, 27-37; Rowe 1940, 54-56, 60, Pl. LVIII.
[39] Seipel 1997, 78.
[40] Seipel 1997, 76-78.
[41] Seipel 1997, 78.
[42] cf. Hendel 1995, 1407.
[43] cf.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74-76. 這些正面裸體女神的造型雙手握著蓮花(在埃及地區是再生的象徵),站在獅背或馬背上。參考Keel and Uehlinger 1995, 75的圖69-72。
[44] cf.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87 (圖87a-c), 177 (圖182c), 333 (圖284b).
[45] cf. Attridge and Oden 1981, 63-69; Hedel 1995, 1408. 巴勒斯坦地區的蛇觀影響了後來希臘時期有關蛇的故事cf. Campbell 1964, 第1章2節。
[46] 參考 Joines 1974, vi.
[47] 有關舊約中的撒旦角色,參考Tate 1992, 461-474.
[48] Wenham 1987, 72-73; Westermann 1984, 237提供1960年代以前,討論蛇的意義與功能的書目。其次,Liwak 1998, 218ff-226集中討論創世記3的蛇,而1998, 219, note 54列出有關蛇的書目。此外,蛇的主題也參考van Wolde 1990, 11-21。而Holter(1990, 106-112)則視創3的蛇為所羅門王朝時代的政治反對者的象徵。
[49] Weham 1987, 72-73; Sawyer 1995, 153-168.
[50] 參Westermann 1984, 237的引述。
[51] 房志榮提出類似的看法,他認為伊甸園的蛇是迦南神話的象徵。「迦南人把蛇看做生命、繁殖力及智慧的象徵。這樣為忠實的雅威信仰的崇拜者,蛇就成了一切邪神異像的代表。雅威典作者便是用一句話戳穿了迦南人的神話:蛇是上主天主所造的動物之一,並不是什麼神明。」引自房志榮1995, 50。
[52] Westermann 1984, 238.
[53] Weham 1987,72-73.
[54] Sawyer 1992, 64-73.
[55] 蛇象徵神話怪物出現在 賽27,1。摩9,3提到深海中的蛇(nahash),會吞噬邪惡的人。而 出4,3; 7,15以及民21,4-9則出現魔法的蛇。有關這些經文的討論參照本論文2.3的說明。
[56] Sawyer 1992, 66-67。
[57] 箴14,15; cf.12,16.23; 13,16; 14,8.18; 22,3; 27,12,和合本譯為「通達」。
[58] 另外約伯記5,12-13:「上帝破壞狡猾人的計謀,使他們所謀的不得成就。他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使狡詐人的計謀速速滅亡。」
[59] Sawyer 1992, 68。
[60] 耶和華上帝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
[61] Sawyer 1992, 68。
[62] Wenham 1987,49-51認為 創2,5-3,24的結構可以分成七個場景(2,5-17.18-25; 3,1-5.6-8.9-13.14-21.22-24 ),整段經文形成ABCDC’B’A’交叉對稱的文學形式.其中將v.14-21定義為敘述,不過從筆者的文體分析來看, v.14-19應是v.9-13一段對話的延續,而非敘述.
[63]在 創3,7.10.11提到人裸體時的用字卻是cerom。cf. Seevers 1997, 532.
[64] 箴12,16.23; 13,16; 14,8.15.18; 22,3//27,12,和合本皆將carum譯為通達人。這詞其它2次出現在 伯5,12; 15,5。
[65] 有關創2-3中不朽的主題,參考Barr 1992, 1-20。Barr認為創2-3重點並不在討論原罪、墮落、或死亡,而是討論人如何失去不朽生命(immortality)的機會。
[66] 「眼睛被打開」讓人能看清真相,發現先前沒有看見的(cf. 創21,19)。phd時常與看見連用出現(王下4,35; 6,17.20; 19,16; 賽35,5; 37,17; 42,7)。cf. Westermann 1984, 240.
[67] 「知道好與壞」出現在 創2,9.17; 3,5.22。舊約學者對「知道好與壞的樹」一詞的不同的解釋cf. Westermann 1984, 240-248; Wenham 1987, 62-64。van Wolde(1996, 46-47)認為,像上帝一樣「知道好與壞」:知道(yadac)可以是指掌握理論、實際或生活的知識,這種知識是來自生活經驗的累積而形成的。在希伯來文裡「好與壞」並不是指後來基督教瞭解的倫理上「善與惡」的用詞,而只是指整體性的兩個極端,例如成語「從頭到腳」是指「身體全部」的意思。「知道好與壞」一詞也出現在 撒下19,36、申1,39。在前一處經文八十歲的巴西萊自稱年紀老邁已經失去味覺與辨識能力;而在後一處經文則提及尚無辨識能力的幼童。此外在昆蘭卷軸1Qsa 1,8-10指出一個年滿20歲的男子才完全具備辨識的能力。因此3,5「好與壞」是指每一件事、有關人與事全部的知識。
[68] cf. van Wolde 1996, 46-47。從這觀點來看,傳統稱呼的「分辨善惡的樹」或「善惡果」應當譯為「知識樹」或「知識果」才是比較適當的用語。而和合本譯3,5為「知道善惡」是在強調倫理道德層面,這典型代表著基督教對整個 創2-3的瞭解。
[69] cf. van Wolde 1996, 50.
[70] 許多學者主張 創3中的蛇屬魔術的領域,象徵生命與智慧的動物。在3,15詛咒的場景顯出創世記作者對迦南神話宗教傳統的批判,並且將蛇與撒旦作關連。不過Westermann不以為然,他認為蛇在這故事裡的出現是因為它是上帝造物中最聰明的動物,在這故事當中蛇應該沒有神話的色彩。這段敘述的主題只在說明人類始祖受誘惑這件事,對於惡的起源這問題 創2-3保持沈默,並沒有提出答案。cf. Westermann 1984, 237-239.
[71] Joines 1975, 1-11.
[72] H.-J. Fabry (1998) 364-366討論創世記3蛇的功能與意義。
[73] 舊約出現220次「後代」,這字通常與男性連用,只有兩次與女性連用,一次在 創3,15與夏娃,另一次 16,10與夏甲。
[74] 參van Wolde 1996, 50-51,類似這個看法,Hendel(1995, 1411)認為,伊甸園故事裡以蛇化身為誘惑者,可能是受古代近東蛇觀的影響:蛇關連著危險與死亡、法術與神秘知識、青春永駐與不朽,以及性等特質。或許在神聖伊甸園裡的蛇與夏娃(創3,20 hawwa一切生命之母)故事背後反映出古代迦南的裸體女神與蛇的關連。
[75] van Wolde 1996, 51-52.
[76] van Wolde 1996, 51-52.
[77] van Wolde 1996, 52-53.
[78] 相關討論參Hendel 1995, 1408.
[79] Olson 1996, 137.
[80] 參Joines 1968, 245-256; Handy 1992b, 1117。有關考古出土蛇的造型與圖片參考Schroer 1987, 104-115; 而Keel 1992, 195-266提供豐富的圖片。
[81] 此外,在 王下18,4這一節裡,也提到希西家王廢除丘壇(bamot以石塊堆砌而成的祭壇)、毀壞柱像(massebot石柱)、砍下木偶(’ashera木柱),這些物品原來都是當時流行的宗教象徵物。在申命記歷史著作的觀點裡,希西家的宗教改革,除去這些宗教象徵物,意味著回歸雅威宗教傳統。
[82] 參Keel and Uehlinger 1995, 312,及313附圖274b-d。飛蛇造型類似出現在其它經文的åáráp蛇,例如 賽14,29; 30,6提到飛行的火焰蛇åáráp,比較 希羅多德2.75也提及阿拉伯沙漠的飛蛇。參Hendel 1995, 1409.
[83] 參Keel and Uehlinger 1995, 312,類似的概念參 詩104,4火焰; 谷3,5 reõep; 創3,24 基路伯。
[84] 此字在烏加力文是ltn,Leviatan一詞在舊約共出現6次,分別在 賽27,1(2次); 詩74,14; 104,26; 伯3,8; 40,25。Koehler and Baumgartner字典(p.477)將這字翻譯為蛇、Leviathan(海怪),而 賽27,1;詩 74,14; 104,26; 伯3,8/ 40,25則譯為鱷魚。詳見Uehlinger 1995, 956-963.
[85] 賽30,7; 51,9; 詩40,5; 87,4; 89,11; 伯9,13; 26,12。
[86] Tannin一詞出現在 創1,21; 出 7,9.10.12; 申 32,33; 賽21,7; 51,9; 耶51,34; 結29,3; 伯7,12; 詩74,13; 91,13; 148,7。伯3,8; 26,13; 40,25-41,26.伯9,13; 26,12; 伯 26,12-13。
[87] Keel and Uehlinger 1992, 195-266詳細記載以蛇為主題的考古出土文物。
[88] Keel/ Shuval/ Uehlinger 1990, 233-236.309-321;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86.
[89] cf. Keel/ Uehlinger 1995, 86及87圖87a。圖87a的圖章首次出現於Tufnell 1953, Pl 43/ 43A, 22.後來收錄在Keel/ Shuval/ Uehlinger 1990, 317圖91。
[90] cf.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86及87圖87b, 87c。圖87b與87c分別收錄在Keel/ Shuval/ Uehlinger 1990, 313圖85及317圖92。
[91] Keel/ Shuval/ Uehlinger 1990, 411f; Keel and Uehlinger 1995, 86.
[92] 太3,7; 12,34使用毒蛇種類(gennh,mata evcidnw/n)一詞,而23,33則出現「蛇、毒蛇種類」(o;feij( gennh,mata evcidnw/n)的用詞。
[93] 這句話希臘文原文為gi,nesqe ou=n fro,nimoi w`j oi` o;feij。馬太福音作者使用的「靈巧」(fro,nimoj)一字與七十士譯本創世記3,1的「狡猾/機靈」用字一樣。
[94] 「舉起、高舉」(u[ywsen uyow]一詞在約翰福音中特別指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而且與他在天上受高舉有密切的關係(參 約8,28; 12,32)。參考Aland and Aland 1988, 1695-1696.
[95] Olson 1996, 137-13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